第三百七十九章 奸诈兄弟(第3/5页)

这一来活佛们真急了,他们交头接耳,语速又急又快,声浪渐渐高了起来,也不知道在争吵些什么。

正德皇帝正襟危坐,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表情,他慈悲了半晌,下边的诸位佛爷还未商量出个子午寅卯,正德便叹息一声,手结“不动根本印”,进入冥想当中,一动,不动……

也不知过了多久,大厅中的议论声渐渐停止,看来活佛们已经就某种意见达成共识了,正德皇帝仍在打坐,活佛们也不敢打扰他,好在坐禅对这些人实在算不得什么,于是大家各结手印,干脆陪着皇上修行起来。

正德皇帝总算收功了,装模作样陪他静修、实则心中焦灼万分的活佛们马上都苏醒过来。

几位坐在前排,地位崇高的活佛耳语几句,温迦活佛毕恭毕敬地施礼道:“大皇帝陛下,我们一致认为,劳师远征,战火连绵,对众生来说,不是一件幸事。我们请求马上返回朵甘,尽一份心力,以我佛的力量,争取把伯颜猛可逐出青海湖,请大皇帝陛下暂缓发兵,如果我们失败,再出征不迟。”

正德皇帝慨然道:“兵者,凶器也。朕笃信我佛,又岂愿杀生?然伯颜入青,后患无穷,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呀。诸位活佛愿行大善事,朕又岂会不允呢?这样吧,朕马上派人护送各位活佛返青,如能化干戈为玉帛那是最好,如果不能,各位活佛也尽了心力,剩下的事就让朕来承担吧。”

众活佛一听喜出望外,哪里还肯多作停留,立即满口答应,立即请辞离去,立即准备收拾行装打道回青了。

偌大的房间刹那间人去房空,正德皇帝抻着脖子左看右看,忍不住“噗哧”一笑,他脸色一正,一手翻天,一手掀地,指天划地、陴睨众生,口宣一声“唵吗呢叭迷哄……”随即结出大威德金刚印,居然还玩上瘾了。

※※※

角门儿一开,闪进两个人影。头前一个见了正德的模样,格格娇笑道:“瞧你,还扮上瘾啦?坐的腿麻不麻呀,快起来吧。”

唐一仙笑吟吟地踢踢正德坐的蒲团,娇嗔道:“干嘛呢你,倒是起来呀。”

正德愁眉苦脸地道:“别碰别碰,这大盘盘久了也受不了呀,我腿麻了,哎哟,你可别碰我。”

他龇牙咧嘴地把腿扳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开了,静等着血脉流通,又笑道:“怎么样,我唱念作打挺有一套吧?”

杨凌走进殿来便是一礼:“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

“我说万年兄啊,都说了在这地方不必拘于君臣之礼,我马上就要成婚了,以后,这里就是我和一仙的家,在这儿,我要过过平凡人的日子。哎哟哟,你别气我,我不能动,可比不得人家打了一辈子坐的人,嗬,这个麻!你自己找地方坐着。”

唐一仙笑嘻嘻地搬了张椅子来,杨凌一看,皇上坐蒲团,自己坐椅子比他高的多,便扯过一个蒲团,坐在了正德对面,唐一仙一见,自己也拿了个蒲团来,又从龙书案上捧过一盘葡萄,放在三人中间。

正德轻轻抚着大腿说道:“伯颜占据青海湖、山东赈灾扶贫、辽东移民开荒,山西赵疯子在中条山招兵买马,还有江南的白衣军……有生机有死亡,有希望有失望,朕也是有喜有忧啊。”

杨凌淡淡一笑道:“正是要他们往南去,南船北马,一到了江南,他们会发现那儿的确是富裕的很,可是他们的马上优势也就完了。尽量的分化瓦解、打击削弱,再三四个月把剩下的残兵败将再往北赶,天寒地冻缺衣少粮,从起事到完毕,他们闹腾不过一年,皇上尽管放心。”

“青海方面,就看这些活佛的能量如何了,如果他们解决不了伯颜的问题,那时咱们也解决了白衣盗,可以腾出手来了。辽东的事好办,那是见效长远的事,摸着石头过河,有什么问题随时发现随时解决吧,朝廷上只要多支持,政策上予以扶助就行了。至于山西的赵燧,等这边诸事有个眉目,臣想亲自跑一趟,如能招安最好,如果不能,也决不容他坐大,流匪一旦有了稳定的根据地,那就尾大不掉了,一定得把他赶走。”

正德点点头,神情正经起来:“说的对呀,经过这些事,朝政中的弊端都暴露了出来,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及时解决,就能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朕是想文治武功,有番作为,可是自己问题一堆还没解决,就想开疆拓土,那是好高骛远,打铁还得自身硬啊。”

杨凌闻之甚喜,说道:“皇上所见甚是,臣与内阁、六部的几位大人计议一番,把改制革新十二策精减为十策,觉得已经十分妥善了,准备这两天就先使人递奏折上来,先放出风声,让大家心里有个准备,然后正式由内阁向皇上请予实施。臣先把我们商议的结果给您说说,以便心中有数。”

杨凌捡紧要的事情叙述了一遍,税赋改革方面,众官员在经过地方官自己试行的各种新式税法,诸如“里甲银”、“均平银”、“纲银”、“十段锦”中择优选用了“一条鞭法”,正德听到这里,吐出块葡萄皮,连连点头道:“好好好,这大明税赋的弊政是该改改了,一条鞭法很是合理。偌大的大明江山,朕要用兵没银子、朕要脤灾没银子,连内库都打扫光了,可怜到如此地步,穷苦百姓却还说被税赋压得喘不过气来,是大明真的穷到了这份儿上?只是税赋不均罢了,富人所出不及九牛之一毛,而穷苦百姓所缴,却是一年收入之大半。结果养的一些人脑满肠肥,放屁都流油,我听说江南有富商,想吃一碗鹦舌肉,就宰了百十只鹦鹉,那玩意儿真的好吃吗?摆谱罢了。吃鱼须,就买了百尾鲤鱼,只剪鱼须备用,这份奢侈,朕也没那谱儿呀。”

杨凌有点诧异,道理是一针见血,只是怎么皇上现在俚语粗话这么多,而且对民间的事情知道的还不少,要说是厂卫告诉他的,起码这些俚语不可能对皇上讲,大不敬呀。

他看了眼唐一仙,心中若有所悟:“十有八九是这口没遮拦的小妮子对皇上胡言乱语来着,皇上还偏就吃她这一套,就喜欢让人家把自己当成普通人相待,这两个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捱,自己又不是道学先生,这种小事懒得进谏了。”

这些话要是让王琼、刘健甚至现在的杨廷和、梁储等人听见,恐怕都要大惊失色,立即苦苦进谏,要求一国之君谨言慎行,甚至发动群臣搞场大廷议,让皇上来个深刻检讨,也只有杨凌根本不当一回事,正德在他面前最是轻松自在,做人做的不累,也难怪有话愿意和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