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辽东龙兴之战

1.杜疯子出马

大明人马四路并进,最先登场的是西路军,山海关总兵杜松部。

那杜松又是何许人也?

后人有一首诗,单道杜松的好处:

脑子不正常,

张嘴就骂娘,

盔甲摔稀烂,

要去当和尚。

……话说那杜松之人,生于武学世家,有着一身惊人的武艺,只是有勇无谋,『性』情端的暴燥,只要遇到点不顺心的事情,就把自己的盔甲呱呱呱摔稀烂,声言不干了,要削发为僧,遁入空门。

明军倒是非常欣赏这种烈『性』汉子,可是努尔哈赤巨讨厌这种莽夫,称之为杜疯子。

疯子就疯子,杜松才不跟你一般见识,出发。

出发是出发了,但是有一桩事,杜松不是太清楚。

他不清楚自己到底带了多少人。

事实上,历史已经过去300多年了,当时都有多少人参加了这场会战,至今仍然是一个天大的悬疑。

后人弄不明白,可以理解,怎么杜松自己也不知道呢?

这是因为大明王朝的罪犯军人体制所决定的。

大明王朝把刑事犯罪分子统统弄到军队中去,拿军队当监狱,只是想用残酷的军事行动惩罚这些罪犯。但这么个搞法,同时也把军人弄得声名狼藉,这在当时,一个人如果想着保护祖国,报效边关,那么此人不是杀人重犯,就是强『奸』在逃犯,准没跑!总之就是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但搞这么一堆刑事犯罪分子弄到军队之中,指望着他们“为国献身”,焕发出人『性』的光辉,这多半有点缘木求鱼,钻冰取火,这些人若是有这么高的道德品质,这么完美的人格,至于沦为罪犯吗?

总之一句话,大明军队的军人都是由品质最恶劣,道德最败坏的动物所组成,这些人遇到老百姓的时候特别的骁勇善战,上了战场,跑得最快,投降得也最快,所以大明军队,战斗力基本上为零。

那么大明的将军们,又是如何来指挥这些一群人呢?

正如吴襄老头论兵所言:靠的是家将!

家将是有宋以来中国的一大军事风景,因为士兵都是随时准备逃跑或投降的乌合之众,压根指望不上,所以北宋有杨家将,南宋有岳家将,说明白了,到了战场上,将军们靠的就是自己的骨血亲侄,三亲六故,一旦这些人取到了上风,由流氓地痞组成的士兵们就会乘胜前进,奋勇追击。

如果家将们打输了,那么将军就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家将们,将已方突然掩杀上来的士兵们打退,千万别叫这帮天杀的摘下自己的脑袋,去对方阵营里报功。有宋而明,一个将军上了前线,能够避免让自己的“战友”把自己当礼物送给了敌方,那多半就成为史上留名的名将了,至于谈到打羸这种事,真的没什么指望。

现在的杜松就是这样,他带着自己的家将,雄纠纠气昂昂的出发了,至于正规部队的士兵有多少人,拜托,这事跟他老人家有什么关系?反正到了战场上又指望不上这些人。

就这样雄纠纠,气昂昂的到了铁背山。

铁背山在什么地方?

铁背山位于浑河与苏子河汇流的上游,山势雄伟,悬崖峭壁。过浑河向南,便是萨尔浒了,那一带沟深林密,最天然的战场。

当杜松的西路军『逼』向萨尔浒的时候,野猪皮正躲在营帐中,拼了老命的翻一本书。

什么书呢?

《三国演义》。

2.领导关心农民工

却说那努尔哈赤野猪皮,因为文化水平不是太高,一辈子能够看得懂的书就两本,一本是《水浒传》,另一本是《三国演义》。而看得最多的,就是后面这一本。

说起《三国演义》来,那堪称一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教科书,野猪皮正是从这本书中汲取营养,提升智慧。翻来翻去,突然之间被他翻到了一段,不禁笑曰:妙哉,妙哉,此计大妙。

于是野猪皮即刻派出一支骑兵,要求每人背一口麻包,麻包里装的是满满的泥土,命令这些人迅速赶往浑河上游,找狭窄的地方,将麻包丢入河中,将河水堵塞,但听得下游人喊马嘶,再拆毁堤坝,让河水涌下。

那么这一招,到底管不管用呢?

却说浑河上游被堵塞,生生搞出几个偃塞湖来,下游的水流,顿时非常的浅显,堪堪只没到了杜松的马腹处。当时杜松一看这情形就乐了,曰:孩儿们,与吾渡河,老夫带尔等去对岸吃晚饭。

家将急忙劝杜松披上铠甲,杜松笑曰:某家自穿开裆褪以来,就在军队中长大,活了这一辈子,还不晓得铠甲这玩意儿有什么用呢。

听杜将军这么一说,众士兵顿时豪气勃发,个个脱得净光,光着屁股过河,正稀哩哗啦渡河之际,上游的后金士兵突然开坝放水,只听轰轰隆隆,洪峰以每秒二点八五米的速度疾冲而上,只听一片呜嗷怪叫,明军有一千多人顺流击下,再也没能游回来。

洪峰虽然跑得快,但这时候明军的大部分人马都已经过了河,只有一支特种兵,被河水隔绝在对岸,看着河水发愣。

这支特种兵,就是火炮营。

火炮,乃当时的高科技武器是也,也是野猪皮最害怕的东西,奈何杜松只顾自己一路向前,把所有的火炮都扔到了后面,这就等于替野猪皮扫除了后患。

火炮无法过河,营官愁得要死,怎么办呢?要不咱们想个变通的法子?

就把手榴弹弄过去,如何?

这是一种原始的手榴弹,是以竹管内置炭硝,点着火之后,向着敌人用力一扔,那声音固然是惊动动地,但杀伤力极其可疑。

可疑归可疑,但总是聊胜于无,要不还能怎么办?

火炮营没能过河,杜松并不放在心上。他连铠甲都懒得穿,对于火炮更没有什么感觉了,过了河后杜松东张西望,突见不远处正有一万五千人的后金役夫,正自大汗浃背,搬着石头,在山坡上修筑工事,当时杜松大喜:孩儿们,与吾冲,搞掉那些农民工,然后咱们就在烛光下共进晚餐。

明军呜嗷一声,向着后金的农民工队伍冲了过去。

那一万五千名后金役夫,见明军来势汹汹,当下更不犹豫,扔下修了一半的工事不顾,掉头没命也似的飞逃,明军在后面拼了命的追,一口气把这些农民工追到了苏子河东之吉林峰。

正追得开心,不提防山谷中有一支后金骑兵游击队,人数不多,不过400人尔,可是他们突然冲出,还是把明军吓了一大跳。等明军反应过来,这400人的游击队已经从明军背后杀出,与那一万五千名的农民工队伍会合了。

然后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后金的战报上说,此役后金斩杀明军100人,至于明军干掉了后金多少个农民工,这事就没人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