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71章 情况有变(第2/2页)

当年徐文长在吴兑幕中效劳,襄赞俺答封贡之事,然后游历边塞期间,受到李成梁的盛情款待。

时人推许俞龙戚虎,但实际上俞大猷爱惜羽毛,在建功立业上远不及戚继光,其余的麻家将麻贵、刘綎刘大刀、老将邓子龙也稍逊一筹,能在功业上和戚帅并列的,只有辽东李成梁。

李成梁军事生涯的前半段,是一串接连不断的辉煌胜利,镇守辽东二十年间,屡克强敌,灭建州女真首领王杲,大败图门汗,阵斩泰宁部速巴亥,先后拓疆土七百里,师出必捷,威振绝域。

不过李成梁在四十岁前,并没有做军官,而是个穷秀才,摆着的世袭铁岭卫指挥佥事,因为没钱去京师塞狗洞就是不能袭职,后来多亏了巡按御史的器重和资助,才办理了袭职手续。

也许是做了二十年穷秀才的缘故吧,李成梁做了总兵也不曾忘本,对徐文长这个大才子热情有加——搞不好老李当秀才时,早就名闻天下的徐大才子,还是他的偶像呢。

于是徐老头子受邀留在李家,向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传授兵法韬略,还教他周易参同契上一些打熬气力的粗浅法门,所以李如松叫他老师。

按说李如松也够倒霉的,凭功劳凭才干做到山西总兵官,老爹守辽东,儿子守山西,也算一时佳话了,结果给事中上本弹劾,说父子俩不宜同掌方面兵权,李如松就很郁闷的丢掉了官职,灰头土脸地回到了京师。

李如松今年才三十六岁,正是武将建功立业的年纪,怎么甘心就这么闲下去?他在京师多方奔走,谋求能再次出镇一方,至少也要领实际兵权。

李家在辽东煊赫无比,到京师就算不得什么了,而且朝中诸臣都知道这事儿确实有点犯忌讳,贸然凑上去,很容易招来万历的猜忌,于是李如松处处碰壁,不知吃了多少闭门羹。

可徐文长说让秦林替他设法,李如松似乎并不怎么感冒,顾左右而言他:“老师,秦督主那边可以暂时等等,学生约了几位先生都是一时俊彦,大家一起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