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〇章 总结与新的开始(第3/3页)

“嗯?”

“你真好。”李英纨湿漉漉的脸颊紧紧贴上了唐成的脸,原本就低微的声音愈发的轻柔了,轻柔的就像深夜的喃喃呓语,“我也要给你生一大堆孩子,我也要跟你一起慢慢变老,老得那儿去不了之后,你还是我手心里的宝。”

一个发痴的唐朝女人藏在一个穿越者怀里重复着狗血故事里的话,彩霞满天的夕阳将淡淡的桔红色阳光洒在紧紧相拥的两人身上,这一刻的场景,真是很八点档,很狗血……

……

此后一段日子,唐成基本上就一直呆在家里陪着家人,此去长安不知又要多长时间,现在的他真是无比珍惜眼前的分分秒秒。

然则,越是想将时间留住,时间反倒跟长了脚一样跑的越快,动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一天,临别前的唐成专程回了一趟老家的村学去见严老夫子。自打他调任道城之后,老夫子便执意回了家,继续着村学的工作。

此前从道城回来不久时,唐成曾经来过一趟,但不巧的是那次严老夫子正好去看女儿了,是以扑了个空的唐成只留下了一本自己的诗集。

村学一如既往,村学内严老夫子的书房也一如既往,此刻,唐成那本用最好的纸,由最好的匠人版刻出的诗集就端正的放置在严老夫子的案头,只是看书页上的痕迹,这本诗集竟然连翻都没翻开过。

自己这么远送来的诗集,又是这么长时间了,严老夫子竟然连翻都没翻过,眼前这一幕实在是让唐成惊讶莫名,“老师……”

“唐成,我记得你今年正好是弱冠之龄吧?”

唐成不解的点了点头,今天的严老夫子有些古怪呀。

“弱冠之龄便出了诗集……”用手按着诗集的严老夫子只说了这半句,但唐成却根本无法从他的脸色上看出这是赞赏,还是批评,“唐成,你到道学也有些日子了,于《五经》上可有什么心得?”

“弟子已经转入进士科了。”见严老夫子脸色变化,唐成忙又补了一句道:“这是道学学正大人的意思。”

“噢!学正大人。”严老夫子闻言,慢慢闭上了眼睛,手也从诗集上收了回来。

这一等就是将近顿饭功夫,严老夫子没有说话,唐成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唐成,我还记得你初来村学时的样子,此后由村学到县学,然后是州学、道学,你的变化不可谓不大,十里八乡,有人说你是撞了大运,有人说你家风水好,也有人说你聪明。”言至此处,严老夫子突然睁开眼来,灼灼的盯着唐成:“你自己可知道何以短短时日内会有如斯之大的变化?”

这个问题唐成还真没好好想过,“不知道。”

“勤力。”迎着唐成的目光,严老夫子重重的说出了这两个字,“你可还记得昔日课余曾说过的两句俚语?”

不等唐成回答,严老夫子已接续道:“流多少汗,吃多少饭;下多少种,收多少苗!你这无意之间的俚语也正是你能有今日的根源。”言至此处时,严老夫子站起了身子,“天资不可恃,所谓的聪明也不可恃,失了这份踏踏实实的勤力,纵然窜起再快,也必将如空中楼阁,终有倒塌的一日。”

前些日子还没回来时,唐成就隐隐觉得自从到了道城之后他就有些不对,但却没想明白究竟不对在那里,此时在严老夫子这间简陋之极的书房里,恍然之间竟然有了明悟。

“这是你当日前往道城时落下的东西。”从书架前转身走回的严老夫子拿着的是一柄木戒尺,他当日送给唐成的木戒尺,“你既然没带,我便又拿了回来。”

见到这柄戒尺,听到严老夫子的话,直让唐成汗颜无地,真混哪,怎么就把这件严老夫子送他自戒的东西给忘了。

默默的,严老夫子没说什么,唐成已自觉的伸开手去。

“啪”的一声脆响,戒尺重重打在了唐成手上,严老夫子仅有四个字的训诫随着戒尺一起落下,“戒骄戒躁。”

“戒骄戒躁。”短短的四个字如重鼓一样敲响在唐成心头,这一刻,他终于明白在道城里到底是什么不对了。

自骄,浮躁!他在道城里获得的这一切,从声名到改进士科并得到科举的机会,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靠那些诗得来的。但是,这些诗没有一首是他自己作的。作为一个穿越者,为了追寻理想,唐成并不后悔曾经借用了这些诗。此刻让他反思的是他对待这些借诗背后东西时的心态。

借诗虽不后悔,但绝不意味着就可以对由此带来的名声和赞誉沾沾自喜,偷的始终是偷的,这件事情虽然自己并不觉得可耻,但也绝不会光荣到因此而洋洋自得。

假作真时真亦假,世事虽然如此,但如果自己对自己也是如此的话,不该有的自骄与浮躁也就在所难免,而当这个积习越来越重的时候,一个迷失自我的人最终必将遭遇失败。

防微杜渐,在唐成将要踏上开始长安的行程之前,这一戒尺不啻于醍醐灌顶!

三日后,唐成心情复杂的告别家人后离开了金州。

十日后,安顿好道城诸事的唐成正式启程前往长安。

至此,在穿越来唐两年之后,唐成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山南东道,而这也必将成为他人生新阶段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