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0章 仁,即为人(第2/3页)

叔孙通闻听,不由得呆愣住了。

刘阚在叔孙通面前坐下,再次发问:“何公,何为社稷?”

“啊,这个……”

“社稷,即为人!”

刘阚为叔孙通斟了一杯酒,“何公,若这社稷没有了人,又怎能算得上社稷?今天下百姓人心思安。齐鲁三郡虽有动荡,但却是宵小作乱,与百姓何干?我一身前程是小,但却不能将十几万生灵置若罔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因这十几万生灵,而令天下人心怀怨恨,更容易被宵小所利用。到时候,战火重燃,死得可不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

何公,我实不忍这种局面发生。迁徙北疆。虽有远离故土之苦,但却能保住性命,也算是一桩美事。若真能如此,舍了我一人地前程,又算得了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许,至圣流传诗书礼乐地目的,就在于这么一个道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叔孙通默默的重复着刘阚这四句话,许久之后,他站起身来,向刘阚深施一礼,“通自以为得圣人衣钵,今日听闻都尉这番话,恍若拨云见日,方见儒家真义……请受叔孙通一拜。”

刘阚微微一笑,起身往屋外走。

“我和彭越有约,尚有事情要处理。

往咸阳奏报一事,还请何公多多费心吧……哦,另外派人通知冯敬李成二人,命他们尽快解决临淄田福的事情,而后屯驻临淄、济北交界,等候命令就是。快入秋了,真希望能早一点把这里的事情处理干净。算一算时间,我已离开楼仓一年有余,还真的是有一些想念。”

叔孙通点头应下。

要说起来,刘阚也可以自己写这份奏报。

但只是可惜,他隶书不错,可对于秦小篆却不甚熟悉。能写下来,可字体却不能做到工整圆润。始皇帝虽然已经认可了隶书地存在,但在公文方面,仍要求大小官吏以秦小篆为主。

字是门面。

刘阚深知这么一个道理。

一手好字,就好像一块敲门砖。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向咸阳奏报,而且牵扯的事情很大,必须要给始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若是一手烂小篆,只怕始皇帝没看奏章内容,就对他生出恶感。

叔孙通文采非凡,笔力刚劲,真能符合始皇帝地喜好。

刘阚把这件事交给了叔孙通,又和彭越会面。这一次,多亏了彭越的帮忙,自然少不得一番感谢。

攻夺东门,彭越虽得了出其不意的便利,损失也很严重。

随同他一起行动的部下。死伤过半。其中,林也战死在东门下,让刘阚感到好生伤感。

这林跟随刘阚的时间不长,却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刘阚很喜欢这家伙,但又对他颇为顾忌。原因很简单,林是楼烦骑军的首领。但同时又是出自蒙恬帐下,对蒙恬忠心耿耿。有这么一个人地存在,刘阚就无法完全控制住那三百楼烦骑军。而且,把这个人留在身边,总归是有些麻烦……毕竟在楼仓,隐藏了不少秘密。

林死了,对于刘阚而言,也是一个解脱。

在伤感的同时,心里又有一种莫名地喜悦。有些时候。刘阚真地感觉到,自己越发和这个时代的人,相近了……

和彭越地会面。非常顺利。

刘阚保证,在奏报中会极力推荐彭越。按照彭越的想法,自然是希望能在家乡谋求一官半职。

但刘阚却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

先有几年前的泗洪事件,又有如今地梁父山事件。

虽然时间跨度很大,而且事件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可有一点却一样,那就是泗洪也好,平阳嬴邑的三田事件也罢,被牵扯到的官员。全都是本地人。所以,刘阚觉得朝廷很可能会改变对官员地任用。至少在近两年之中,当地人是无法在当地任职。彭越当官的问题不大,可要想在巨野附近就职,似乎不太可能。对此,刘阚也没有隐瞒,一五一十的和彭越讲清楚。

彭越有些遗憾,不过却没有责怪刘阚。

二人有四五年没有见过面了,此次相聚。而且又是在大胜之后,自然少不得一番推杯换盏。

直喝到了后半夜,彭越告辞离去。

走的时候,彭越命人把李左车押解到了刘阚跟前。

此时的李左车,形容憔悴,一只胳膊耷拉着,很显然是断了。青衫破烂,发髻蓬松,满面地血污。不过却无法掩饰住内在的英气。站在刘阚面前。李左车依旧挺着胸膛。丝毫不惧。

“要杀要剐,放马过来。李某绝不会向你讨饶!”

脸上,显露着决绝之色。

但刘阚却从那双清澈的眼眸中,看出了一丝对生地渴望。

“听说,武安君是你地祖

“正是!”

“果然是条好汉!”刘阚一声轻笑,“我听说,你原本是在嬴邑辅佐田安,为何出现在此处?”

李左车闭着嘴巴,似乎不愿意回答刘阚的问题。

“你不说,我也能猜到一些。

十数日前,我在秦亭遇刺,你想必和此事有关。我在途中突然改道,你也许是觉察到了什么,故而赶来平阳报警。只是你没有想到,我居然在薛郡有些实力,而且还敢冒险潜入平阳。

李左车,你是不是觉得你输得很冤枉?”

李左车冷哼一声,“泗水都尉刘阚,我听说过你的名字。要说起来,你能随机应变,有胆气,有谋略,我输得并不冤枉。可我并不服气……在相等的条件下,你我交锋,你未必是我的对手。”

“是吗?”

刘阚沉吟片刻,却笑了,“你贵庚?”

“啊?”

“我是说,你多大了?”

李左车犹豫了一下,“二十七。”

“我今年二十一!”刘阚站起身来,沉声道:“可是我现在却是大秦泗水都尉,掌控泗洪之地,手中有一校兵马。而你呢?身为名将之后,虽痴长与我,却只能成为我手下败将。莫说条件相等……少君,就算你实力强过刘某,你我交锋,刘某也有十成十的把握,再次败你。”

李左车冷冷的哼了一下,不在开口。

“这话说出来,也许你觉得不服气。不过刘某倒是愿为你分析一下……如今我大秦龙兴关中,以法治天下,以勇武而立国,横扫山东,天下一统。这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大秦胜了,胜得是光明正大。而你们输了,却又不愿意面对现实,还心存有幻想。

少君,你知道你这叫什么吗?不识时务!

刘某胜你的第一点,就是知时务;其二,你不识人。刘某对田都不了解,但是从短暂地交锋来看,此人不过是个志大才疏之辈。如此人物,居然也妄想与我大秦抗争,实在是可笑。而你,却跑过来捧这样一个人地臭脚丫子,岂不是有眼无珠?其三,少君你不仁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