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章 大梁城外有贤人(第2/2页)

距离始皇帝抵达荥阳。还有大约二十天的时间。

刘阚呆在荥阳。感觉好生无趣。没办法,来这里候驾的官员。他大都不认识。除了王恪嬴壮和李由三人之外,整个荥阳城,刘阚再无一个熟人。而嬴壮三人,各有各的***,也不可能整天的陪伴着刘阚。开始的时候,刘阚还有些兴趣,可两三天过去后,他可就烦了。

甚至在一次宴会上,看着满堂的官吏。

刘阚甚至不无恶意的猜想:如果天下大乱,这屋子里的人,还有几个能活下来?

三川郡的冬季,来的远比泗水郡早。

这一天,刘阚正在军帐里翻看唐厉送给他的那部《尉僚子》,帐帘突然挑起,一股寒风涌入。

只见贾绍搓着手走了进来,一边走一边说:“怎的今年的天气这般冻人?”

刘阚不禁哑然失笑,“绍舍人,你一个土生土长的三川郡人,怎么连家乡的天气都受不了呢?”

舍人,有两种意思。

一种是豪门大户家中的门客,另一种则是官职。

贾绍如今还是白身,这舍人的身份,自然是头一种含义。不过,门客也有三六九等,贾绍这个舍人的身份,就类似于刘阚的幕僚。他顿了顿足,毫不客气的一**在刘阚对面坐下。

“绍虽是三川郡人,可今天的天气,的确是不寻常。

往年这个时候,虽已天冷,但却不似这般寒意凛凛……呼,今年的冬天冷,可是不好熬啊!”

着,他朝着手上哈了一口热气,顺手端起书案上的一杯温酒,美美的饮了一口。

“主公,还记的何公临别之前,和您说过的事情吗?”

何公,就是那已去了咸阳,如今在大秦朝中担任博士职务的叔孙通。

刘阚一怔,疑惑的看着贾绍道:“甚事?”

“呵呵,绍就知道,主公可能把这件事情忘记了……何公走之前,曾向您推荐过一个人。”

“啊!”

刘阚先是一怔,旋即想了起来,“若非绍舍人提起,阚几乎忘记了这件事。”

叔孙通去咸阳之前,曾经对刘阚说过:他麾下的人才虽然不少,但是还缺了一个能掌舵的人。

所以,叔孙通给刘阚推荐了一个人,那就是住在大梁城外二十里小王庄的公叔缭。

只不过,刘阚从平阳回转楼仓之后不久,就发生了吕雉那件事情。吕雉死后,刘阚忙着寻找刘季和刘肥父子的下落,把叔孙通提到的这件事情,几乎给抛在了脑后。当然了,以楼仓当时的情况,刘阚也不可能轻易的离开。毕竟他是泗水都尉,怎可能随便就擅离职守呢?

而请人这种事情,又不可以随随便便让人代劳。

看叔孙通当时郑重其事的样子,就说明他推荐的这个公叔缭,怕非是等闲之辈。若是普通人,一纸征召足矣。但真正有本事的人,却需要释出足够的诚意。刘阚就算是什么都不懂,也知道后世三顾茅庐的典故。那些有本事的人,个个脾气古怪,可不能随随便便的征召。

如今贾绍提起,刘阚立刻想起了这件事情。

贾绍说:“如今陛下才出函谷关,而且还要在洛阳停留些日子。估计抵达荥阳,也要二十天后。

主公趁此机会,何不走上一趟?

反正从荥阳到大梁,快马不到一日的路程。

不如和嬴郡守他们说一声,去大梁拜访一下那位贤人。左右不会超过三天,不会耽误候驾的事情。”

这个嘛……

刘阚倒是有些意动。

左右呆在这里,也无所事事。

去那小王庄拜访一下贤人,倒也能打发时间。可他现在是在候驾,能不能离开,还要另一说。

沉吟片刻之后,刘阚道:“不如这样,我明日去问一下李由郡守。如果他觉的可以,咱们就走一趟大梁城……但实在不可以的话……绍舍人,只好就请你代我走上一趟。能不能把那位贤人请出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代我向贤人行弟子之礼,向他请教一二,就足矣!”

先要有个好印象,以后可以徐徐图之嘛!

贾绍想了想,觉的这也是个办法。

于是两人商议下来,决定第二天请教了李由嬴壮之后,再做其他的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