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五章 泰平问对 ( 4765 )(第2/2页)

这侯大居然以比侯霸还要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郡学。如今正处于郡学三年生。

一开始,董冀并没有注意到这侯大的怪异处。此人入学之后,并不张扬,成绩也是中规中矩。

然则后来还是周不疑发现,侯霸也好,荀适也罢,对这侯大似乎很尊敬。

这可就引起了董冀了注意了……

此人,非夏侯氏族人!这是董冀调查的第一个结果,而第二个结果就更有趣了,他似乎是曹氏族人。

侯大……

说文中注释:大者,丕也!

董当时听闻了这个名字之后,差一点给噎死。

曹丕?

呵呵,这也许就是古人的密码吧。即便是用了假名字,也会和本名有牵连。就如同陆逊的假名宫孙一样。陆,地也。五行为土,戊守中宫。相对应,宫,属五音之列。宫、商、角(ju)徵(zh)羽。宫在五音中,对应五行之土。故而,这陆逊到了长安,改名叫宫孙。

古人的一点小把戏,但也很有趣。

董命董冀加强对曹丕等人的监控,一俟有不利于长安地行动,就地缉拿。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而后,他的精力就放在了其他的事情上。

蒯良前来,算作是荆襄世族对董发出的一个讯号。董自然不能等闲视之,接待规格极为隆重。

凉王幕府的宴会结束后,陈宫顾雍再次向董进谏。

董让他们坐下,而后笑问道:“诸公,我且问上一问,这军械设备生产出来,是做什么用?”

陈宫道:“军械以兵事,设备以民用,千岁为何如此问?”

董点点头,“那我再问诸公,我们把这些设备、军械生产出来,除了供自己使用之外,堆放在库府当中,能产生什么作用?是能为我们带来钱粮呢?还是可以让我们地军事民生更好?”

“这个……”

“我把这些设备和军械给曹操,给袁绍,并不是说我想要资助他们强大。有道是,率土之滨,莫非王土。我所做的,只是想要那些黎民百姓生活的更好而已。我们的敌人,是诸侯,却非百姓。我们拼死拼活,也无非是想让天下早些安定,令黎民安宁,可以更好的生活。”

董如今也可以说出一番大道理了!

如果说,当年和蔡邕论天下时,他只是顺口无意地回答。那么如今,他已经学会了口是心非。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道理无需我再为诸公来讲解。”董喝了一口葡萄酒,清了清喉咙,接着说:“我们把那些聚集了无数人心血智慧地东西,囤积在仓库中,却是白白的浪费了生产者,发明者地一番好意。再说了,就算他曹操袁绍,刘备孙策得到了这些,我们就害怕了?就打不过他们吗……呵呵,我想也不尽然。民心在我,大义在我,我又何惧哉?”

这一场争论,整整持续了一夜。

一开始只是就设备军械马匹而争论,到了后来,却变成了纯脆的学术上争论。董冀周不疑等人,刚开始也只是旁听。但到了后来,发现参与争论的人越来越多,觉得情况有点不妙。

庞德公来了!庞山民来了……

蒯良来了,黄承彦也过来了……

好家伙,小小的书房里,围坐十余人。一开始董还参与争论,可到了后来,他就闭嘴了。

和这些人论口舌之争,简直是找死啊!

董冀和周不疑充当起了记录者,后来蔡节也来了,黄月英也在旁听,五六个人一起记录。

这一场辩论,从民生到军事,从具体的操作,到学术的高度。

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括。《凉书-高祖本纪》和《泰平大事记》等几本后世流传的书籍里面,将这次辩论称之为泰平问对。当然了,书中多以古文记录,包括董的原话,也做了加工。

在这本《泰平问对》里,董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概念:超前意识。

而这个竞争的含义,不仅仅是单纯的人与人竞争,还包括在生产,军事,教育、发明等各方面的竞争。

若用董最原始的话语说:“我不怕曹操掌握了我的技术,因为随着我的技术在不断推广,我将掌握更好的技术。只要我始终领先于他人,那么我就可以保持住我的优势,立于不败。”

而董的这番言语,究竟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谁也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