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衣带诏泄密(第2/3页)

“公瑾,未免太过谨慎。”

舟船,靠岸之后,孙策三人弃船上马。

他摆摆手道:“公瑾之策,虽然稳妥,却非我所愿。

若袁绍得势之后,我等参战不过锦上添花。与其到时候被人耻笑,不如趁此机会,跨江而战。

去年那朱灵靠着诡计取胜,不过是一时运道。

这一次,我亲率大军,坐镇丹徒,倒要看看那朱灵如何胜我。”

周瑜眉头一蹙,有心再劝说,可是看孙策坚定的表情,便知道他主意已定。

当下,他便开口道:“既然主公决意夺取广陵,又何必亲自出征。

不如我提水师东进,定可将广陵拿下。”

“公瑾在担心我吗?”

孙策哈哈大笑,“区区朱灵,还劳不得公瑾的水师出征。况且公瑾水师,还要防范荆州兵马,切不可轻动。

嗯,这次广陵之战,便由我来指挥……”

看起来,孙策已经做出了决断。

周瑜心里轻叹一声,总觉得有些不太稳妥。

回到府中,他在书房中独处,许久后站起身来,走到门口唤来一名家臣:“你立刻持我令箭出城,前往庐陵拜见二公子,就说主公要对曹操用兵,请他设法尽快返回吴郡,阻止主公。”

二公子,便是孙权。

算起来的话,孙权而今也已经十八岁。

自建安三年被孙策派去豫章之后,至今已有两载。

孙策派孙权去豫章,是想要他主持对交州的战事。可谁想到,孙权到了豫章之后,并没有急于对交州用兵,反而派人前往交州,与士燮结好。同时他屯兵庐陵,把所有精力都投注在请教豫章山越蛮族。两年来,孙权屡战屡胜,掳掠山民,为豫章增添了近二十万人口,更把庐陵地区,打造成为一个人口繁茂之地,更成为豫章南部,抵御交州兵马的一道防线。

对孙权的这种做法,孙策并不太赞同。

但周瑜却认为,孙权的做法,最为稳妥……

特别是他在豫章结交当地豪强,更甚得豫章本地士族的认同。

虽然孙策已经决意出兵,但周瑜却始终认为,现在还不到出兵的时候,故而想要找孙权来,劝说孙策。

站在门廊下,周瑜剑眉紧锁。

许久,他幽幽叹了口气,又转身回到屋中……

•••••••••••

建安五年六月,孙策提兵北上,屯驻丹徒。

朱灵立刻派人传报许都,把军情迅速禀报于曹操。

曹操得知后,也不禁有些忧虑。

他连忙派人把郭嘉找来,向他询问对策。

哪知道,郭嘉却冷笑一声,“孙策若留在吴郡,我却不好下手。

既然他去了丹徒,那就休想再活着回去……原以为,狮儿变得谨慎小心,不想还如此暴躁。

主公放心,不出一月,我定要那孙伯符命丧黄泉!”

曹操闻听,顿时松了口气。

他对郭嘉可说是极为信任,既然郭嘉这么说,想必已经布置完毕。

想当初。曹操要攻伐徐州的时候。却被郭嘉阻止。认为时机尚不成熟。而后来,当郭嘉认为可以攻取徐州的时候,一举策反了臧霸,甚至险些把刘闯和吕布,都留在徐州。郭嘉虽然年轻,却素来老辣沉稳。不出手则已,既然出手,必然是直指软肋。令对手防不胜防……

“既然如此,江东孙郎便交给奉孝。

我明日便出征前往官渡,与那袁绍决战。”

曹操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一下。

“而今那闯儿已夺取辽东,不知何时会出兵幽州?”

听到刘闯的名字,郭嘉眼中闪过一抹冷芒。

“主公放心,想来那闯儿比主公更加心急,他很清楚,若此战结束之前他不得拿下幽州的话,势必要受到袁绍惨烈报复。此儿用兵。一向谋后而动……说不得此时此刻,他已有动作。”

曹操的脸色。顿时沉下来。

在屋中略显不安的徘徊,良久之后苦笑道:“闯儿选辽东为根基,倒是走了一步妙着。

他的眼光和谋略,让我非常不安。我现在很担心,他日我就算战胜袁绍,弄不好便是为他做了嫁衣。偏我现在是骑虎难下,与本初一战,势在必行。他当初选择辽东,想来便是看出我与袁绍早晚有一战,故而才甘愿让出青州……说实话,我不惧本初,却对闯儿更加忌惮。”

郭嘉听罢,也是苦笑连连。

千般算计,弄不好最后真的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主公,此次对袁绍之战,务必要速战速决。

拖得越久,只怕与主公越不利,那闯儿必然会得到更多机会……所以此战之后,还需以雷霆之势,进军河北。绝不可给袁绍喘息之机。只要主公能尽快解决袁绍,则闯儿便不足为虑。”

曹操点头赞同,可是心里却有些发苦。

郭嘉说的,只是一个大方针,他心里也非常清楚。

可问题是,他又如何速战速决,将袁绍拿下,占领河北?

此事,还要尽早谋划,说不得从现在开始,就要做好兵进河北的准备……

就在这时,忽闻书房外有家臣道:“主公,都亭候贾诩求见,说是紧要事情,向主公禀报。”

曹操闻听一怔,看了郭嘉一眼后,眼中露出疑惑之色。

他立刻起身,“请都亭候来书房说话。”

贾诩自归降曹操之后,一直表现得极为低调,不显山漏水。今天这么晚了,他突然来求见曹操,想来定然是有大事。

不一会儿的功夫,贾诩步履匆匆走进书房。

看到郭嘉也在,他先愣了一下,旋即露出释然之色。

曹操对郭嘉的宠信,贾诩当然心知肚明。想来郭嘉正在和曹操商议事情,在这里也不足为奇。

“奉孝,还未休息?”

郭嘉点头道:“方与主公商议事情,正要告辞。”

“文和,这么晚求见,有何要事?”

贾诩深吸一口气,从袖中取出一纸供状,递到了曹操面前。

“傍晚时,有车骑将军府家奴秦庆童密报与我,言车骑将军欲谋害主公,故而特来呈报主公。”

曹操一怔,脸上顿时流露出一抹惊色。

“文和,那秦庆童何以告密?”

“这个……那秦庆童言,董承近来常面露喜色,与种辑吴资等人往来密切。

昨日他酒醉回府后,曾酒后失言道:早晚欲取操贼首级。秦庆童当时便在他身边,担心董承会加害他,所以才向我告密。不过,我以为此人话语中,颇有不实之处,但董承欲加害主公之事,想来不会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