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麒麟高卧声自远 第十四章 不简单的柴孝和(第2/3页)

来了,心里不舒服。

不来,又怕让人以为他心虚,不敢和李言庆照面。

硬撑着头皮,尹德最终决定过来。

但这心里的别扭,恐怕只有他自己,才会清楚。

“李公子来了!”

正当尹德胡思乱想之时,柴孝和轻呼一声,使他清醒过来。

抬头看去,就见李言庆跨乘象龙,在梁老实的带引下,从长街尽头出现。鲜衣怒马,英雄少年!

第一眼看到李言庆的时候,尹德也不禁暗自赞叹一声。

李言庆也看到了柴孝和等人,早早勒住战马,在城门口下马徒步行来。

“柴县令,小子何德何能,竟劳动县令和诸位乡亲长者再次等候,实在是羞煞人也。”

柴孝和一脸灿烂笑容,“李公子此言差矣。公子出镇黑石府,这受益者,莫过于本县乡亲。

大家此来,皆是出自本心,公子又何需客套?

日后本县还需公子多多费心。到时候柴某难免会有叨扰之处,还请公子多多关照,多多照拂。”

从体系上而言,李言庆和柴孝和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若是在治世,两者之间,还真的是难以产生交集。然则如今乱世将来,军府和地方必然会有许多联系,彼此协助配合的机会,也将大大增加。所以,柴孝和这番话,倒是发自本心。

此外李言庆乃正五品的鹰扬郎将,从品秩上来说,还算柴孝和上官。

柴孝和言辞卑谦,倒也不算失了礼数。李言庆连连客套,又和其他缙绅微笑寒暄,最后来到了尹德跟前。

“尹公,许久不见,尹公却是清瘦了些,不知为何而烦心?”

李言庆笑容可掬,拉住尹德的手。

不知为何,尹德的心里,咯噔一下。

他抬起头来,有些心虚的看了一眼李言庆,强笑道:“哪有烦心事?只不过近来身子有些不适,有劳李公子费心。”

“尹公啊!”李言庆没有松开尹德的手,而是发出一声长叹,“你我相亲,我对尹公也是素有尊敬。只可惜这些年来,因种种原因,却未能多走动,想来着实有些遗憾……三年前,荥阳遭遇兵祸,又逢严冬。我开设粥棚,赈济百姓,尹公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响应。

如今想来,的确是李某的过错。此后竟一直未有功夫,与尹公把酒言欢,日后怕是没机会喽。”

尹德的眼角,抽搐两下。

“李公子为何如此说?黑石府距离巩县,也不过一两个时辰的路,如何会没有机会。”

“黑石府到巩县的路,的确不远……可是有些路,看似不远,却是相隔万水千山,自然没有机会。”

尹德说:“公子这是何意?”

李言庆道:“没什么意思,只是一时有感而发。对了,怎么没有看见尹公子?”

“啊,他辞官之后,在家中无事可做。

我看他心情不好,故而让他去洛阳,为我打点一桩生意,故而未能前来相送,还请公子勿怪。”

“去洛阳了?”

李言庆突然笑了。

一旁柴孝和,也笑了。

这二人笑得无比诡异,令尹德心惊肉跳。

他咽了口唾沫,颤声道:“公子何故发笑?”

不好的预感,充斥在他心中。尹德虽然强作镇定,可所有人都看得出,他此时有多么不自在。

几名站在尹德身后的缙绅,似乎预感到了什么,悄然退后几步,和尹德拉开距离。

“柴县令,你看,我果然没有说错。”

李言庆手挽尹德的手臂,笑呵呵道:“数日前,鹰击郎将麦子仲已抵达黑石府,整备兵马。昨晚,他们探听到了一伙儿盗匪的踪迹,于是连夜出击,于缑山将一股悍匪,尽数全歼。”

尹德身子一颤,一股寒气从腰脊处直冲头顶,半晌说不出话来。

而站在李言庆身后的梁老实,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骇然看着李言庆,眼中流露不可思议之色。

李言庆说:“尹公一定不会想到,那悍匪是何来历。

我来告诉大家吧……那悍匪名叫解象,原本是蹲狗山左孝友麾下四大将之一,被张须佗击溃后,逃逸至此。说穿了,不过是一群流寇,大家也不必担心。还有,上次伏击我的强盗,也就是解象所部。昨夜一战,解象所部共八百二十七人,其中被当场斩杀者,四百八十三人。

余者尽数被俘,匪首解象解虎兄弟,也被就地格杀……

呵呵,所以呢,巩县县城,高枕无忧。希望大家能多与柴县令配合,以保证巩县的长治久安。”

“一定一定!”

缙绅们,连连答应,面露畏惧之色。

而柴孝和也露出笑意,与众人拱手,一一还礼。

可是尹德却觉察到,李言庆攥住他胳膊的手,越来越紧。

“今晨,麦郎将派人送来一人……尹公可知道,那是何人?”

尹德的心,怦怦直跳,腿也有些发软。若非李言庆挽着他的胳膊,只怕此时,已摇摇欲坠。

柴孝和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

“那人自称是尹公之子,尹宗道。”

周遭顿时传来一阵惊呼之声。即便是有人猜出了端倪,可是当他们从柴孝和口中得到确认时,犹自感到不可思议。尹家在巩县的声名不差,即便是尹宗道为法曹时,欺男霸女,私设关卡,收取费用,但在巩县人眼中,尹家的家声,依旧值得信赖。在所有人看来,尹家乐善好施,尹德也是慷慨大方。当初李言庆开设粥棚,尹德出力不少,巩县人看在眼中,记在心里。

如今,听闻尹德勾结流寇,更伏击李言庆……

所有人都感觉不可思议。

因为大家都觉得,尹家和李府的关系不错,而且两家,都是巩县人的骄傲。

一个是百年望族,一个是年轻才俊。一个代表着巩县过往的荣耀,一个是巩县人未来的光荣。孰重孰轻,很难说的清楚。不过在所有人眼里,也许代表着百年望族的尹家,更能亲近。只是大家都太熟悉了,也无需那许多赞誉。反倒是李言庆,更容易让人们对他称赞。

而今,过去的恐怕将会过去。

未来的,也许会令巩县人,更加骄傲!

看尹德的目光,都有些变了。

尹德嘴唇发青,想要开口说话,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李言庆说:“既然尹公说尹公子在洛阳,那县衙中的人,定然是冒名顶替,柴县令何不就地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