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隋唐五代社会组织(第4/4页)

公主骄泆,虽或见惩,究极罕见,《新书·杨恭仁传》:孙豫之,尚巢王元吉女寿春县主。居母丧,与永康公主乱,为主婿窦奉节所杀。当时公主黩乱之事必甚多,史不能尽记也。永康公主,即房陵公主,高祖女。故当时之人,均视尚主为畏途。《新书·诸主传》:宣宗女万寿公主,帝所爱。每进见,必谆勉笃诲,曰:“无鄙夫家,无干时事。”又曰:“太平、安乐之祸,不可不戒。”故诸主衹畏,争为可喜事。然于琮初尚帝女永福公主,主与帝食,怒折匕箸;帝曰:此可为士人妻乎?乃更许琮尚广德公主。宣宗时如此,他时可知。安怪人之视尚主为畏途哉?宪宗女岐阳公主,下嫁杜悰,为唐室与士族结婚之始。见第十七章第一节。大和时,悰为工部尚书,判度支。会主薨,久不谢。文宗怪之。户部侍郎李珏曰:“比驸马都尉皆为公主服斩衰三年,故悰不得谢。”帝矍然,始诏杖而期,著于令。即此一端,已非时人所能堪矣。《方技传》云:玄宗欲以玉真公主降张果,玉真公主,睿宗女。未言也。果忽谓秘书少监王迥质、太常少卿萧莘曰:“谚谓‘娶妇得公主,平地生公府’,可畏也。”二人怪语不伦。俄有使至,传诏曰:“玉真公主欲降先生。”果笑,固不奉诏。果事荒诞不足信,谚语则决非虚构也。李佐之客潞,为刘从谏所礼,留不得去,遂署观察府支使,因娶其从祖妹。从谏薄疏属,资媵寒阙,佐之亦薄之,不甚答。从谏死,佐之奴告其交通宾客,漏军中虚实。稹囚之。妻诉不见礼,遂杀之。则平地生公府者,又不必帝子矣。

《晋书·五行志》,讥武帝采择良家子女,露面入殿,帝亲简阅,务在姿色,不访德行;则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之礼,沿袭甚久。至唐乃渐弛。《旧书·舆服志》云: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着幂篱。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寻下敕禁断。初虽暂息,旋又仍旧。咸亨二年(671年),又下敕曰:百官家口,咸豫士流,至于衢路之间,岂可全无障蔽?比来多着帷帽,遂弃幂篱;曾不乘车,别坐檐子;递相仿效,浸成风俗,过为轻率,深失礼容。前者已令渐改,如闻犹未止息。又命妇朝谒,或将驰驾车,既入禁门,有亏肃敬。此并乖于仪式,理须禁断,自今已后,勿使更然。则天之后,帷帽大行,幂篱渐息。中宗即位,宫禁宽弛,公私妇人,无复幂篱之制。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或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案高宗诏言百官家口,咸豫士流,衢路之间,不可全无障蔽,可见庶民本无障蔽也。《孝友传》云:崔沔母卒,常于庐前受吊,宾客未尝至于灵坐之室。谓人曰:“平生非至亲者,未尝升堂入谒,岂可以存亡而变其礼也?”此等内外隔绝之礼,亦惟所谓士流者有之耳。《李益传》曰:少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而有散灰、扃户之谭闻于时。不有深宫固门之习,虽有痴病者,亦岂易自我作古邪?

冥婚之俗,唐世仍有之。重润既死,中宗即位,追赠皇太子,陪葬乾陵,高宗陵。仍为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与之合葬。建宁王,代宗即位,追谥承天皇帝,亦与兴信公主第十四女张氏冥婚。兴信公主,玄宗女,后封齐国公主。韦庶人为亡弟赠汝南王洵与萧至忠亡女为冥婚,合葬。及韦氏败,至忠发墓,持其女柩归。则虽冥婚,亦有迫于势,非所愿者矣。

《旧书·太宗诸子传》云:有太常乐人,年十余岁,美姿容,善歌舞,承乾特加宠幸,号曰称心。太宗知而大怒,收称心杀之。承乾痛悼不已。于宫中构室,立其形象,列偶人车马于前,令官人朝暮奠祭。承乾数至其处,徘徊流涕。仍于宫中起冢而葬之。并赠官树碑,以申哀悼。《李义府传》:义府属毕正义求淳于氏为别宅妇,正义为雪其罪。卿段宝玄疑其故,遽以状闻。诏令按其事。正义惶惧,自缢而死。侍御史王义方廷奏义府犯状,因言其初以容貌,为刘洎、马周所幸,由此得进。言辞猥亵。帝怒,出义方为莱州司户。此等丑行,历代所谓士大夫者,实往往不绝也。亦堪齿冷矣。

桑原骘藏《蒲寿庚传》云:秦、汉以来,塞外人移居内地者日众。内外通婚,在北方殆渐成常事。其以进贡、通商,暂寓中国者,《唐会要》卷百云:贞观二年六月十六日,敕诸蕃使人,娶得汉妇女为妾者,并不得将还蕃。然在国内迎娶,则自由也。《通鉴》贞元三年云:胡客留长安久者,或四十余年,皆有妻子,足以明之。《册府元龟》卷九百九十九云:开成元年六月,京兆府奏:准令式:中国人不合私与外国人交通、买卖、婚娶、来往;又举取蕃客钱,以产业、奴婢为质者,重请禁之。此禁私自婚娶,非禁一切婚娶也。《通鉴》:大历十四年(779年),诏回纥诸胡在京师者,各服其服,无得效华人。先是回纥留京师者常千人,或衣华服,诱取妻妾,故禁之。《旧唐书·卢钧传》:钧以开成元年(836年)为岭南节度使。先是土人与蛮、僚杂居,婚娶相通,占田营第。吏或挠之,相诱为乱。钧至,立法,俾华蛮异处,婚娶不通,蛮人不得立田宅;此一时之宜。要之,唐朝蕃汉通婚,以不禁为常,而事亦通行无疑。宋代大体似与唐同也。《考证》二十五。案唐代异族,人处内地者甚多,安能禁其婚娶,此势所不行也。昏媾则匪寇矣,此亦外族易于同化之一端欤?

《新书·高祖诸子传》:徐康王元礼曾孙延年,拔汗那王入朝,延年将以女嫁之,为右相李林甫劾奏,贬文安郡别驾。此自特异之事,非常法也。延年何必以女妻拔汗那王?岂以西胡多异物,亦染卖婚之俗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