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出罗马城,就是为了独霸亚平宁(第3/9页)

当时,罗马公民数量大大超过军队数量,每个森都利亚实际上包括的人数要远远多于100个战士。由此推测,森都利亚不仅是军事训练和作战单位,还是征召公民参军的基础,各部落的核心精锐。

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改革扩充和改组了公民军,增强了罗马的军事力量,为进一步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改革并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罗马原来三个氏族部落的力量。

在改革前,罗马原来的三个氏族部落共有3000步兵、300骑兵。在改革过程中,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更新了他们的武器装备,将步兵增至6000人,分为60个森都利亚,都是清一色的有罗马血统的人;把骑兵增加到600人,最终增加到1800人,分为18个骑兵森都利亚,绝大部分都是有罗马血统的人——按照财产分,只有投奔罗马的那些部落中极少数人才有资格进入第一等级。事实上,原来罗马三个部落的人依然是主导力量,统治核心。

此外,有罗马血统的人组成的森都利亚还有一种特殊权利。前3个等级中年轻者所组成的森都利亚,担负前线作战任务,而年长者组成的森都利亚则负责后方守卫。这样有效地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有罗马血统的人组成的前3个等级的森都利亚,战斗力是罗马军最强的,是最有机会瓜分战利品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有罗马血统的人享有些许特权。

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打破氏族制度限制,不论贵族和平民,不分原先是罗马公社成员还是置身于公社以外的自由民,将全体自由居民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并以此确定其相应的政治权利和军事义务。在新的地域原则和财产资格的基础上,大批外来移民进入罗马公社,从而摧毁了人种和血缘关系的藩篱,促使罗马公社内外的自由民融合起来,结成新的公民公社。这种公民公社具有新的性质,它建立在地域和财产原则基础之上,实际上是在罗马社会阶级分化和等级划分以后,有产者重新组合起来和实行统治的一种组织形式。

经过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的改革,罗马国家应运而生——一个由贵族奴隶主、平民和奴隶构成的罗马奴隶制城市国家诞生。在新生的罗马国家中,阶级和等级交织在一起,自由民内部关系错综复杂,上有拥有特权的伊达拉里亚王和贵族以及富有公民作为统治阶层,下有享受不完全权利或几乎处于无权地位的平民和被保护人。

在奴隶制尚未充分发展起来以前,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一直是罗马社会的主要矛盾。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改革的直接目的,一方面固然是吸收平民中的有产者加入公民集体和军队,增强罗马的实力,甚至给了罗马血统的公民一定的特权;另一方面则是借助和利用他们钳制贵族势力的发展,以达到扩大王权和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目的。

不过,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改革的基础是财产的多寡,虽然一部分有资产的平民得到了好处,但对那些没资产的平民来说,他们的政治诉求依旧没得到满足,他们与贵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的后继者塔克文专断暴虐,引起了贵族和平民的不满,最终被他们联合推翻。罗马王政结束,奴隶制共和国逐渐建立,罗马城市国家制度日趋完备。但是,此前一直掩盖着的罗马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又激化起来。

3. 贵族,请归还我们平民的权利

罗马贵族和平民等级之分开始于王政时代,是社会分工需要,也和罗马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财产分化、早期罗马侵略扩张以及吸收外来移民有关。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改革解决了占少数的罗马人与占多数的非罗马人之间的矛盾,却无法解决富有者和贫困者之间的矛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以制度形式强化了富有者的权利,剥夺了贫穷者应有的权利。

当时贵族是富有者,这不用质疑,而平民除了极少数算得上富有者或者相对富有者外,大部分并不富裕,甚至是贫困者,因此在财富与社会地位挂钩后,原来贵族的利益得到了强化,而绝大部分平民的利益事实上受到了严重损害。不出所料,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在改革后进一步激化,而且时而斗争时而妥协,持续了近200年——这200年也是罗马奴隶制共和政治体制形成时期。

贵族来源于早期罗马公社和各氏族部落中的显贵世家。在罗慕路斯时代,罗马从拉丁显贵世家中选出了100个“贤能者”组成元老院,后来又不断吸收兼并而来的部落显贵补充进入元老院。选入元老院的人称为“元老”或“父老”,他们的家族和后代被称为“父族”或“贵族”。因此,罗马的贵族并不是战场上功劳卓著的人,而是出身好的人。

平民人数众多,来源复杂。起先的平民来自早期罗马公社和各氏族部落中非显贵世家、脱离保护关系的依附民、零散迁居罗马的外邦人,以及较早被罗马征服的拉丁人。平民都包含在库里亚内,享有罗马公社成员的权利。后来,罗马征服的人口、主动移居罗马的外邦人越来越多,这些人逐渐构成平民的主体。而此前已编入库里亚的平民,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所分化,有些由于保护关系而成为贵族的依附民,有些则与新来平民汇合在一起,形成平民等级。

在王政时代,罗马已发生严重两极分化。贵族拥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在政治、军事和宗教方面享受特权,把持各种公职,掌握国家权力。而平民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低下,其权利不完全或者不充分——平民有产者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参军服役,却不能进入元老院和担任其他要职。这事实上是将平民置于被统治阶级地位。

在城市平民中,只有少数人由于经营工商业发财致富,大多数人生活比较困难,甚至处于贫困境地。乡村平民缺少土地,或者没有土地,不得不向贵族租佃土地,借贷财物,受贵族压榨和盘剥,甚至遭受奴役。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实行改革,不分贵族和平民,将全体罗马居民根据财产资格划分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平民有产者的地位,而无产或者少产平民境况却越来越糟糕。

塞尔维乌斯·图里乌斯的继任者——“高傲者”塔克文压制、打击甚至处死了一些元老院贵族,元老院出现空额也不增补。对平民来说,这也没什么实质性的改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钳制贵族势力的发展,起到暂时延缓等级矛盾发展的作用。

公元前510年,罗马人推翻“高傲者”塔克文,结束王政,建立共和国。不过,所谓共和,只不过是贵族之间的共和,平民根本没资格参与政权。不仅如此,贵族掌握政权后,全力巩固特权,为了扩大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特权地位,在内部实行联姻,封闭起来,逐渐发展成为完全排他性的等级——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隔阂和对立越来越严重,平民和贵族的矛盾与斗争日益尖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