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香消玉殒为谁念

后妃之死,虽不如皇帝之死那么引人瞩目,但是,为其举办的丧事活动也会因其生前地位的不同而大有差异。一般来说,皇室会礼遇死者,即使生前犯有这样那样的过错,也会因为她的去世而一笔勾销。

1.生命的谢幕

人固有一死,后妃也是一样。虽然她们生前的宠辱经历、生命寿数,以及是是非非都会截然不同,但是一旦她们合上双眼,永远地告别神秘而复杂的后宫,告别这纷繁而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后人就会为她们的荣辱兴衰而盖棺定论,或扬或抑,或褒或贬,不一而足。

比如,就皇后而言,这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六宫之主,就有种种结论。清朝有皇后27位,但真正正位中宫,名副其实做过皇后的仅16位,其余则为皇帝追封的皇后。对这些皇后,今人因其寿数、在位时间长短有过种种总结。

最短命的皇太后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皇后,她22岁守寡,做了2年皇太后,终年24岁;最长寿的皇太后,当属乾隆皇帝的生母孝圣皇后,她受乾隆帝恩养达40多年;有当皇太后时间最长的顺治帝孝惠章皇后,她14岁入宫,21岁守寡,做了56年皇太后,卒年77岁,丈夫在世时不被宠爱,丈夫死去,继位的康熙帝备极孝顺,她从此时来运转;有当皇后时间最长的嘉庆帝孝和皇后,她小嘉庆帝16岁,为王府侧福晋,嘉庆二年册立为皇后,当了23年皇后,嘉庆二十五年,丈夫死后,她被尊为皇太后,直到道光二十九年才死去,寿74岁;也有一生中只做过1天皇后的康熙帝孝懿皇后,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正在重病中的她,已近弥留,心地善良的康熙帝企图通过晋封其位号,来为她“冲喜”,当日封其为皇后,可是,并未起作用,第二天她即驾鹤西归,只做了1天皇后;而道光帝孝静皇后,为奕生母,因为咸丰帝与奕不合,遭咸丰帝猜忌,其母大受牵连,虽在咸丰五年七月初一,被晋尊为康慈皇太后,却仅活了9天就崩逝了。

当我们运用大量史料,探讨后妃死因,揭秘深宫最隐秘的事情时,就会发现,后妃作为宫中的女主,在守望皇帝的时候,或许会因为一点不值得一提的事情而命丧黄泉。她们的死亡和身后之事,也为她们的人生故事增添更多佐证。后妃的生活具有两面性:一是富贵无比,应有尽有,要什么有什么,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是最好的,这毫无疑问;另一方面,后妃也会有常人意想不到的困境,与世隔绝的生存环境,比之牢笼没什么区别,还有噤若寒蝉的政治环境,也让她们无比压抑。即使在万人瞩目的后宫,即使是皇帝那些富贵的女人,她们的死也是“容易”的。那么,这些养尊处优的后妃,面对死亡都是怎样的态度呢?

大妃“殉葬”之死

殉葬,这一野蛮的丧葬形式,多见于奴隶社会。然而,在文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直到17世纪的满洲贵族中,活人殉葬却大为流行。不仅如此,平民百姓也有夫死妻殉的事例。这一制度的流行,是当朝统治阶级提倡的结果。每有殉葬事例发生,报之于朝廷,朝廷会发布旌表诏令,大大助长了殉葬风气的流行。

努尔哈赤的大妃、多尔衮之母阿巴亥的殉葬,就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殉葬的。当时,她年仅37岁,同时殉葬的还有两个庶妃阿吉根和代因札。但就大妃而言,她极不符合殉葬的条件,因为:

她身份高。自大福晋富察氏被休离后,努尔哈赤把后宫之权交给了大妃,她也就成了主宰大汗后宫的六宫之主。按例,为主殉葬的女子,都是一些身份低微的女人。

她有生育。为努尔哈赤生育了3个皇子,这在太祖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帝王最怕后继无人,倘后妃为其生育了皇子,当为最大的功劳。3个皇子为皇十二子阿济格、皇十四子多尔衮和皇十五子多铎,多有战功,在清初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其子尚小,需要抚养。大妃死时,其子多尔衮15岁,而多铎只有13岁。阿济格已21岁,长大成人。皇太极等人主持的这场大妃殉葬,在《武皇帝实录》中有描述曰:

“(妃)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殉之’。”

可是,皇太极等人的理由并不充分,因为努尔哈赤是不可能下此谕旨的。努尔哈赤死前,急谕十分宠爱的大妃前去迎驾,说明还是十分信任她的。诸王命其殉葬,其根本的原因,只能是利益和政治上的。

首先,大妃及其三子势力会危及皇太极的权威。大妃聪明机智,颇有雄心,将来把儿子培养成人,在她的指挥下,势力会更为强大。

其次,努尔哈赤临终时,只有大妃陪伴在旁边。努尔哈赤若口传遗旨,对诸皇子或封,或贬,或赏,或罚,或诛,只有大妃知道。不除掉她,诸王贝勒睡不安宁。

所以,太祖于八月十一日崩,八月十二日卯时代善等议立皇太极,不到两个钟头,到辰时,大妃被逼自尽。这实际上是代善、皇太极等人策动的突然政变。

刚烈赴死的皇太后

在清宫中,也有一些后妃性格刚烈,不屈不挠,面对死亡毫不怯懦。

比如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满洲正黄旗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初入宫侍康熙帝,位分较低,直到十七年生皇四子(雍正帝),才晋为德嫔,又生皇六子,晋为妃。她一生有6个子女,说明康熙帝很宠爱她。她也非常谨慎谦恭,从不招惹是非,或人前显胜,是个规矩女人。

可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她的亲儿子皇四子继承了帝位,她被晋尊为皇太后,确是无上的殊荣。然而,她却表现得异乎寻常:

首先,不接受皇儿尊封名号“仁寿皇太后”。其实,这只是按制而行,如康熙登基,尊其母为“慈和皇太后”。

其次,不从永和宫迁至宁寿宫。宁寿宫为皇太后颐养天年的正殿,位置尊崇。

最后,对儿子继位手段极不满意,心中更偏爱小儿子。

孝恭太后的小儿子为允禵,小雍正帝10岁。虽同为兄弟,一母同胞,但为争夺帝位,哥俩反目成仇。雍正继位后,由于小弟不满,便罚他去看守父皇的景陵,调离了繁华的京师。

孝恭太后对于两个儿子的对立,十分头痛。大的不听话,小的又倔强。心中忧郁着急,得了病。据皇九子允禟的太监何国柱说:“太后要见允禵,皇上大怒,太后于铁柱上撞死。”

不知何太监说得是否真实,反正官方记录孝恭太后在五月二十二日得病,雍正至前侍奉,第二天就崩逝了,距离康熙帝驾崩仅半年的时间。别人都是儿子做了皇帝,母亲坐享清福,她却因此而丧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