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太阳的眼睛

1511年4~11月

葡萄牙人在印度洋的第一个十年里,对他们来讲,时间的流逝既快又慢。里斯本与印度之间的通信肯定是曲折而艰难的,王室的一道命令从发布到接到回复起码需要一年。但葡萄牙人的学习能力和取得的成绩是超乎寻常的:地理、文化与语言知识的搜集整理,地图的绘制和对政治微妙之处的理解,都以惊人的高速进行,因此从1510年的角度看,瓦斯科·达伽马第一次远航几乎已成为传说。他那些饱经风霜的船只于1499年回国时,带去了来自远方的关于马六甲的道听途说:若风向有利,马六甲距离卡利卡特“四十天航程……所有丁香出产于那里。那个国度有许多大鹦鹉,羽毛火红”。[1]到1505年时,国王已经在漫不经心地命令阿尔梅达探索新的海域:“发现”锡兰、中国、马六甲和“目前尚不了解的其他地区”,[2]并在新发现的土地上竖立石柱。浑身精力用不完的葡萄牙人永远在贪婪地渴求新的视野。

一年后的1506年,马六甲成了葡萄牙的一个主要战略目标:阿尔梅达奉命立刻前往该海域,只在马拉巴尔海岸保留少量兵力。促使国王突然发布此项命令的,是折磨他良久的对竞争的畏惧:有消息传来,“一支卡斯蒂利亚舰队……准备在这一年夏季出航,去搜寻马六甲”。[3]《托尔德西利亚斯条约》的不确定性也困扰着国王。1494年设定的葡萄牙与西班牙势力范围的分界线环绕整个地球,卡斯蒂利亚人相信马六甲属于他们在地球另一边的势力范围。哥伦布也坚信他发现了通往东方的直接航路,所以里斯本方面非常担心西班牙人或许能向西航行而抵达马六甲。这似乎是一场直截了当的竞争。阿尔梅达只派遣两个人登上一艘商船,去寻找马六甲,不过这艘船始终未能抵达那里。副王认为自己是不可能亲自去的,因为他在马拉巴尔海岸的脆弱立足点受到了威胁。曼努埃尔一世认为阿尔梅达是在故意拖延,于是在1508年派了一支小舰队直接从里斯本出发,去马六甲建立一个贸易站。这支远征队命途多舛,其幸存者如今被马六甲苏丹扣押,他们的书信在恳求阿尔布开克过来援救。

同时,葡萄牙人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马六甲城的价值。它坐落于马来半岛西海岸,地理位置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为它控制着去往印度的海路。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马六甲就从一个贫困的小渔村发展成世界贸易的主要中心之一。“马六甲非常伟大和富庶,其价值难以估量,”葡萄牙商人托梅·皮莱资[4]写道,“马六甲是一座为商业而生的城市,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城市都更适合商贸;雨季在这里终结,兴旺的事业在这里萌芽。马六甲居于熙熙攘攘的商业活动的中间,方圆1000里格之内所有不同民族的商业贸易都要通过马六甲。”[5]它将印度洋和西方所有地区的贸易与南海和太平洋的商贸连接起来。中国的平底商船撤离印度西海岸之后,马六甲就成了它们的目的地。他们称之为“太阳的眼睛”。它是地球上最为国际化的城市。按照皮莱资的说法,在马六甲可以听到八十四种语言。他列举了欧洲之外的众多商贸民族:商旅来自开罗、霍尔木兹、果阿、柬埔寨、帝汶、锡兰、爪哇岛、中国和文莱。就连鹦鹉也会说多种语言。马六甲经营羊毛织物、威尼斯的玻璃和铁器、阿拉伯半岛的鸦片和香水、波斯湾的珍珠、中国的瓷器、班达群岛的肉豆蔻、孟加拉的布匹和摩鹿加群岛的香料。马六甲比里斯本更大,人口和威尼斯差不多,有超过十二万人。“毫无疑问,马六甲非常重要,利润丰厚,所以我觉得它在世界上没有可以与它媲美的对手。”[6]皮莱资如此写道。统治马六甲的是一位穆斯林苏丹。曼努埃尔一世急切想要的,不仅是营救人质,还有马六甲的财富。

该地区的主要势力是爪哇岛和古吉拉特的穆斯林。马六甲距离阿拉伯半岛太远,所以阿拉伯的三角帆船无法在一个雨季内抵达。古吉拉特商人是来自印度洋西部的贸易中间商,对马六甲苏丹最有影响力。就像在卡利卡特一样,古吉拉特商人担心葡萄牙人与他们竞争,于是说服苏丹,摧毁了葡萄牙贸易站,抓了人质。

阿劳若的求救信为阿尔布开克提供了大量关于马六甲城的信息。他遵照阿劳若的建议,率领自己能够召集的全部力量出征,目标是震慑住敌人。他带来了十八艘船,其中十二艘是克拉克帆船。人手的问题比较大。他只有七百名葡萄牙人和三百名马拉巴尔士兵,却要对付可能非常庞大的土著军队,而且这还是一次极其大胆的远距离攻击。他必须航行1500英里,跨过印度洋东部,假如遇到困难,很难找到歇脚点。途中阿尔布开克损失了一些船只,而且他自己的旗舰“海洋之花”号的船龄已经有九年,适航性越来越差。

舰队遵循阿劳若的建议,一路烧杀抢掠,散播恐怖,俘虏穆斯林船只,咄咄逼人地访问苏门答腊岛沿海的臣属于马六甲的小邦。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片全新的海洋。看不见印度洋西部的阿拉伯三角帆船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的平底船,它们是四桅帆船,坚固,高侧舷,“用非常厚的木板建成,与我们的船差别很大”。他们有很多机会对这些平底船感到好奇。他们遇见了一艘比雄伟的“海洋之花”号还要高大的平底船,“简直和城堡一样固若金汤,因为它有三四层重叠的甲板,所以炮火也奈何不了它”。[7]它抵挡葡萄牙人的大炮一连两天。直到他们用炮火打飞了它的舵,它丧失了机动力后才不得不投降。“因为平底船很高,他们下船时走过的跳板的倾角有20度。”[8]

乔万尼·达·恩波利也被阿尔布开克拖进了此次远征。他不情愿地奉命上岸,向敌视葡萄牙人的苏门答腊岛王公们发出和平建议。这个佛罗伦萨人抱怨道:“阿尔布开克仿佛对我的死活完全不在乎。”7月1日前后的某个时间,舰队抵达了马六甲,“在城市前方停船,我们没有开炮,放下船锚,等待当地国王派使者来岸边见我们”。据恩波利说,这座城市“离海岸非常近,房屋鳞次栉比,人口稠密,延伸足有3里格长,非常美丽”。城市沿着海岸延伸。低洼的沼泽地带、棕榈叶屋顶的房屋之间偶尔可见清真寺尖塔。一条河穿城而过,注入大海,入海口有一座坚固的桥梁,将城市一分为二。

马六甲完全依赖贸易而生存;它的背后是疟疾肆虐的热带雨林,是老虎和鳄鱼的巢穴。当地属于热带气候,令人难以忍受的湿热会榨干身穿铠甲的人的生命力。港口船只云集。恩波利写道:“帆船与平底船之间,大约有一百张帆,还有大量划艇与具有三十或四十支桨的舢板。”他还评论称:“港口很美观,并且不怕任何风……可以容纳两千艘满载货物的船……因为水最浅的地方也有4英寻。”有一些来自中国的平底船,载着“白人,和我们一样,穿着打扮是德意志风格,穿着法兰西式靴子和鞋子”。[9]中国人和印度教徒商人似乎都很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