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知音(第2/3页)

“自然界是瞎猫吃老鼠,一物降一物。我知道有一种叫做駮的动物专吃老虎,而駮马的外形跟駮很接近。我想,主公拉车的马里一定有駮马,所以小老虎看见了就不敢动。”师旷真是博学,立即找到了原因。

“啊,是,是啊,原来是这么回事。”晋平公颇有些沮丧。

“分明老虎是怕你的马,可是你就以为是怕你。你这样自我吹嘘,第一次一定是受窘,第二次就是受辱,第三次就要呜呼哀哉。所以啊,以后自我吹嘘要小心点。”师旷说完,起身走了。

“嘿!”晋平公很恼火,原本高高兴兴,现在则十分恼火。

过了几天,晋平公上朝,结果有鸟儿在他头顶来回飞。

下朝之后,晋平公又把师旷给请来了。

“大师啊,我听说啊,霸主出现,凤凰就降临。我今天上朝,鸟儿围着我飞,一直不肯离开,这鸟儿是不是就是凤凰变身呢?”晋平公很得意,心说前几天你说是我的马吓住了老虎,现在看你还说什么。

“嗨,什么霸主。鸟在你头上飞,顶多说明你是个鸟人。”师旷还是没眨眼睛,直接把晋平公给噎回去了。

“这怎么说话?告诉你,那鸟很漂亮的。”

“那我知道了,东方有一种鸟叫作谏珂,这种鸟儿,满身文彩,红色的脚,它讨厌同类,但是喜欢狐狸。我问你,你今天是不是穿了一件狐裘上朝?”别看师旷没眼睛,见识比谁都广。

“啊,是啊。”晋平公吃了一惊,又有点沮丧。

“我不是说过了吗,第一次自我吹嘘受窘,第二次就要受辱。不好意思,你这是第二次了,我要羞辱你一下,你真是个鸟人。”师旷骂了晋平公。

“嘿!”晋平公非常恼火,可是人家是个瞎子,你能把他怎么样?

晋平公连着几天不高兴,总觉得应该教训老瞎子一下。

终于,他想到了办法。

晋平公在虒祁之宫设宴,专门宴请师旷。宴席摆好,派人去请师旷。

师旷挺高兴,看这架势晋平公是不是有所悔悟了?高高兴兴来到宫里,师旷拄着杖上台阶。

“哎,大师大师,怎么穿这鞋就上来了,把鞋脱了吧。”晋平公在上面叫了起来,不错,按着规矩,是该脱鞋。

师旷脱了鞋,小心翼翼地拾级而上。

“哎哟。”师旷叫了出来,脚底下踩到一个很尖利的东西,刺得脚板极痛。师旷站立不稳,不敢向后倒,只得向前跪下去,结果又是一声更凄惨的叫声,膝盖也被刺了。

师旷顾不得这些,急忙转身坐在地上,好在,屁股没有被刺中。

晋平公偷偷地笑,不敢出声,所有人都在掩着嘴偷偷地笑。

师旷看不见,可是什么都听得见,他知道这是晋平公在捉弄自己。他把脚上和膝盖上的刺拿了下来,摸一摸,知道是蒺藜。好在,蒺藜的尖被削掉了,看来晋平公只是要捉弄自己而已,倒没有伤害自己的意思。

“唉——”师旷仰天长叹。

“大师,我只是跟您开个玩笑,别生气啊。”晋平公觉得自己捉弄一个盲人,而且是一个人们都很尊重的盲人,有点过分了,于是亲自来搀扶师旷。

“我很担忧啊。肉如果生了虫,煮熟之后还是要自己吃;木头如果有了蛀虫,刻成东西也是自己用;人如果兴起了妖孽,产生了灾难,不也要自己承担吗?我听说诸侯的祭器里不蒸煮粗劣的饭菜,国君的殿堂上,不应该有蒺藜生长啊。自作孽,不可活啊。”

“啊,那我已经作了怎么办?”晋平公大吃一惊,难道捉弄个人也会引来祸患?

“没办法了,下个月初八册立太子,整治百官吧,主公就要死了。”师旷说,一点不像开玩笑。

当天那顿饭,吃得十分沉闷。

到了下个月初八,晋平公醒过来,觉得一切安好,没什么问题啊。于是,派人把师旷给请来了。

“大师啊,错了吧?你看我好好的,怎么会死?”晋平公对师旷说。

“等明天你再叫我吧。”师旷就说了这一句话,走了。

明天,晋平公叫师旷了吗?他没有明天了。当天晚上,晋平公猝死于宫中。

没有多久,师旷也离开了人世。

师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一个一身正气的敢于直言的人。师旷的去世,是中国音乐事业的巨大损失。

师旷,一个真正德艺双馨的人。

【知音】

除了师旷,春秋还有很多著名的音乐家,譬如郑国的师文。师文弹奏二十五弦琴时,整天弹得如痴如醉,甚至拜倒在琴的面前喃喃自语:我效于子效于不穷也。

师文学习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据说他学琴三年不成,老师误认为他笨拙,让他回家。师文去讲了一段富有哲理的话,他说曲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声,内不得于心,外不应于器,故不敢发手而动弦。

成语“得心应手”,就是这里来的。(见《吕氏春秋》)

不过,还有一段故事比师文的故事又要传奇得多。

楚昭王元年(前515年),楚国左尹伯郤宛被费无极所害。(见第五部第182章)

伯家被灭门,只有个别人逃脱,除了伯嚭逃往吴国之外,伯家还有一个人逃去了晋国,此人名叫伯牙。

后世有人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

伯牙自幼喜好音乐,拜楚国著名琴师成连为师。学琴三年,伯牙琴艺大长。可是,他依然感到苦恼,因为对音乐的领悟还没有进入境界。老师成连自己也没有进入境界,因此也无法帮助他。

“孩子,我已经倾囊相授了。以你的资质,我已经没有办法教你了。还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琴艺出神入化。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这一天,成连总算想到了一个办法。

“好啊好啊。”伯牙非常高兴,尽管他从没听老师说过这个师爷。

师徒二人于是从楚国来到了齐国,一路向东到了蓬莱。

“孩子,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接老师过来。”成连雇了一条小渔船,出海而去了。

成连一去,再也没有回来。伯牙的情绪从焦急、伤心、失望到冷静。面朝大海,突然有一种赫然开朗的感觉。伯牙不禁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以琴声来追思老师。于是心手合一,声由心出,顿然感悟到音乐的真谛。在这里,伯牙创作了《水仙操》这首琴曲。

那么,成连究竟去了哪里?或者喂了东海鲨鱼?

原来,方子春只是成连编出来的一个人物,根本不存在。成连之所以要这样做,是要让伯牙独自去感受大海波涛雄壮之声,高山群鸟悲鸣之音,去激发自己的灵感。所以,他登船而去,绕了一个圈子上岸,然后回到楚国等待伯牙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