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破解史前文明(第2/3页)

《道德经》写成之后,尹喜看了一遍,大吃一惊,因为其中太过玄妙,有些地方完全不能理解。

“老兄,你这些文字包含了什么?其中的玄妙从何而来?难道就是冥思苦想出来的?”尹喜大为困惑。

“关兄,实不相瞒,这里的玄妙不是冥思苦想就能想出来的。之所以我能写出来,是因为我这些年来潜心破解,最近豁然开朗,感觉已经破解了我那块金砖上的大部分文字,这些文字高明玄妙,匪夷所思,其内容所言竟然是宇宙的生成和天地的玄妙,其中的道理我称之为道。不过,到现在我还没有全部明了。”老聃说道。原来一切玄妙来源于金砖。

“啊,那上面那幅图是什么意思?”

“不要小看了那幅图,那幅图我称之为太极图,包含了无穷的内容,包括宇宙天地人的生成运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你大概解说一下。”

“天外有天,称为宇宙。宇宙无边无际,一开始空空如也,后来无中生有,分为阴阳两个部分,这太极图中两条鱼一阴一阳,大小相当,就是整个宇宙。宇宙不断膨胀扩大,成混沌状,之后天地生成。”

“你说太极图包含万物,还有什么含义?”

“天有阴阳,人有阴阳,因此我想,地也有阴阳。我从文字中似乎看到,说是我们所处的地原本是个球形,你看着太极图为圆形,不正好是地吗?我们称之为地球。太极图中两鱼在游,岂不是暗示地球在转动?既然地球是圆的,那么我一路向西或者一路向东,最后岂不是又回到这里?向东是大海,无路可行。因此我想一路向西,或许就能从海上回到这里。”

老聃说到这里,尹喜已经瞠目结舌。

“那,那,那你说这些,与治国处世有什么关系?”尹喜想了想问。

“哈哈,万物原本相通。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尹喜终究还是没有听得太明白,他只知道老聃留下的文字十分玄妙,今后必将流传千古。

老聃走了,西出秦国。

有记载说老聃死于秦国,又有说老聃一路向西,到了印度。还有说老聃一路向西,不知所踪。究竟是怎样的结果,至今是个谜。

而那块神秘的金砖,也随着老聃而不知所踪。

【史前文明】

关于金砖,未见于任何史册,纯属推断。

人的任何思想,必然都是有来源的。我们历来研究《道德经》,都是只说《道德经》的内容,而不去探究老子的思想从何而来。

如果说老子关于治国的思想来源于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前朝典籍的研究,那么,他关于道、关于宇宙起源的思想来源于哪里?世上没有无源之水。

任何的思想,一定有它生成的基础和环境,因此时至上个世纪,在人类社会科技高度发达,对宇宙探索不断取得成就的前提下,才提出了宇宙生成的新理论。那么,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是凭什么提出同样的理论的呢?那时候既没有研究宇宙生成的必要,更没有相应的知识,难道他的思想是凭空而来?

所以,必须找到一个至少最近乎合理的解释。

从老子的职业入手,我们发现,他供职于国家图书馆,能够研读接触前代的古籍。而搬家的过程很可能是他发现更早以前遗物的机会。

那么更早以前是什么年代呢?我们可以想象为史前时代,那个时候人类文明程度非常高,但是人类一朝毁灭,在毁灭之前特地留下了关于宇宙的描述,寄望于幸存的后代能够看懂。

或者,我们认为我们的祖先就是人类毁灭的幸存者,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些我们难以理解的知识,譬如老子所说的宇宙起源,譬如脉络、譬如八卦图等等。

这样的解释也许听上去荒唐,但是,在有更合理的解释之前,我们认为这就是合理的解释。

也许有一天人类因贪婪而毁灭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起老子所说的无欲无为了,那难道不是人类长期存在的必然条件吗?或许,那就是我们曾经毁灭掉的祖先们在临死前的感悟吧。

【解读《道德经》】

要解说《道德经》,首先必须搞懂这一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们来解释什么是人法地。

什么是地?地就是土地河流山脉水草,人类生存于土地,要适应土地。因此,就有了所谓逐草而居或是逐水而居。居于什么样的土地条件,就要适应怎样的地理条件,就要有相应的生活和生产手段,这就是所谓的因地制宜。

这就是人法地。

那么,什么是地法天?

天就是阳光雨露,雷电风暴,气候条件,四季变化。人类居于土地之上,要适应土地的条件。但是,土地的收成受制于天气,阳光如何、雨水如何等等。风调雨顺就丰收,大雨干旱冰冻飓风就受灾,这就是天气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因为土地条件相对固定,选择了土地之后,就要看天吃饭了。人们可以选择土地,但是不能控制天气。

这就是地法天。

什么是天法道?

道就是天地运行的规律,而不是人生存的规律。

天地运行在于循环往复,自生自灭。无为无欲,最终天长地久。

这就是天法道。

什么是道法自然?

自然就是宇宙中最根本的规律,道只是自然在天地之间的映射,大规律下的小规律而已。所以,道还必须要遵循宇宙的规律。宇宙的规律同样循环往复,此外还有始有终又无始无终,无中生有有然后无,还有很多人类无法理解无法了解的规律。

这就是道法自然。

实际上,以上的说法也可以说成是人法天地,天地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在讲述了人法天地,天地法道,道法自然之后,整部《道德经》所提倡的实际上是人不要法天地,而去法道。看上去,这把人提升了一个或者两个层次,是好事。可是,事情并不能这么看。

如果人法道是正确的,那为什么不干脆人法自然呢?把人提升到道的水准不是更好?但是老子明白,人是不可能法自然的。自然太大,人类既不能了解自然也不能理解自然,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可能法自然。

天地是没有欲望的,可是人是有欲望的,是趋利避害的。

看上去老子的思想把人的层次提高了一个档次,但是,人和天地是不一样的,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是有欲望的,是趋利避害的。要求人像天地一样无为无欲,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即便这样可以“天长地久”,但是,这不是人类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