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一‖(第2/2页)

凡欲殖民,光有侵略军的“中国通”还不够,得有土产汉奸配合才能做成好事。在这种局面下,认柏贵为汉奸,自是不错,尽管他是满人。然而,具体与外人沟通,事事亲力亲为,却非柏贵,而另有其人。一般认为,广州十三行中的怡和行第四世浩官(伍崇曜),在此期间交接西人,上下其手,做了不少辱国失格的事。

但是,他是一个商人,既无守土之责,亦无殉国的义务,论其资格,欲做“汉奸”,欲行“卖国”,实不够格。况且,当侵略军入城,崇曜“亲见酋长,责以大义,凶威稍戢,西关闾阎幸免灰劫”云云,他竟为广州人民做了大好事。

因此,我们要找出一个合适的汉奸代表,而代表资格认定,首要条件得是此人具有官方身份。据时任南海知县华廷杰指证,前任肇庆知府现为候补道的蔡振武,才是不打折扣的汉奸。

傀儡政府其他官员迫于兵威,迫于生计,纵不敢与外国人相抗,但也尽量做到相对时“默无一语”,唯振武“素以才辩自居,颇与洋酋酬答”“随机应对,即洋酋亦喜形于色,一见如旧相识”,柏贵有鉴于此,乃委任振武“专办洋务”。(按,“洋酋”谓巴夏礼,而“专办洋务”四字,在当时士大夫说来,即汉奸的代称。)以今人的判断,办洋务,与外国人谈事儿,跟汉不汉奸有何干系?这确是当时士大夫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