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的六个层次(第2/2页)

宋神宗元丰年间,也有一个老书生,年年参加考试,年年落第,在年过七旬的时候,被朝廷特别准许参加进士考试。这名老书生在考试时提笔只写了一句话:“臣老矣,不能为文也,伏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一句肉麻的拍马屁的话,竟然让宋神宗大为感慨,特意下旨赏给此人官员身份,让他食俸终身。

到清朝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就更多了,其中的科场失败者也更多。广东顺德人黄章,十四岁开始读书,二十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到四十多岁的时候才通过了最初的童试,取得秀才功名。康熙三十八年(1699),他参加广东省的乡试,也就是第三级的考试,当时已经九十九岁了。进考场的时候,他让自己的曾孙子提着写有“百岁观场”四个大字的灯笼,引导入场,轰动一时。在当年,黄章没有考中举人,而考中举人当中年纪最小的是广州潮州的考生吴日炎,当年只有十四岁。道光五年(1825)广东又一次乡试,当年年纪最大的考生是广州府三水县的考生陆云从,年纪已经一百零二岁了,再一次刷新了参加乡试的年龄纪录。朝廷闻讯后,道光皇帝钦赐陆云从举人身份。第二年,陆云从兴高采烈地又赶到北京参加会试,轰动京城,人们纷纷前往观看一百零三岁的举人考生。道光帝认为此举是天下吉祥的象征,认为陆云从是“人瑞”,特别恩准陆云从可以免考,赐予他“国子监司业”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