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是葡萄牙人的楔子(第2/2页)

总体而言,在近代战争之前,葡萄牙人态度“恭顺”。这一方面是葡萄牙需要和平的贸易环境,另一方面是澳门贸易的巨额利润引起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觊觎,曾几次企图侵占澳门。澳门的实力不足以与列强抗争,葡萄牙人采取了依靠中国保全居留地的做法,对中国采取了恭顺的态度。

葡萄牙人在澳门获得多大利润呢,惹得他国觊觎?葡萄牙在澳门站住脚以后,结合其遍布世界的殖民势力,建立了全新的“海上帝国”。澳门仅仅是其“海上帝国”的一个据点而已。从澳门出发的航线有:澳门—果阿—欧洲,澳门—日本,澳门—马尼拉—美洲,澳门—东南亚。如果渠道顺畅,源源不断的商品涌到澳门,再经过葡萄牙人的辛勤劳动输往世界各地。中国的商品,主要是丝绸、茶叶,在各条航线上都大受欢迎,需求渐增。因此其中的贸易额惊人,在16世纪末期,仅印度果阿每年运往澳门的白银便达到了二十万两。

澳门把东亚地区逐渐融入了国际市场。17世纪一艘典型的葡萄牙商船从欧洲满载白银货物从里斯本出发,在非洲和印度等地将之转化为当地货物到达澳门。他们从广州购入丝绸、茶叶等,再回到欧洲,获取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利润。不仅是商人,就是欧洲人,都不认为东亚仍然是脱离于国际市场之外的。与之相伴,文化、思想的交流,宗教的传播也渐渐展开。这时,东亚国际体系的政治层面则在这样的形势下显得异常尴尬:民间的贸易与交流日益增长,但是东亚各国统治者却在维持着僵化封闭的国际体系。澳门中转贸易越发展,对政治与经济的剥离就越严重,对朝贡体系的侵蚀就越严重。

从16世纪到19世纪前期,葡萄牙因为国家弱小和当时中国相对强大,还不能撼动朝贡体系本身。他们默认并主动融入朝贡体系,承认现实获取了巨额利益。但是葡萄牙人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贸易家,也不甘心只做一个贸易家。他们在鸦片战争以后,一改恭顺的态度,开始赤裸裸地追求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