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执政府时期(第2/5页)

共和八年的宪法

在这十年里,人们经历的都是排他性的统治,1789年的立宪派、吉伦特派、山岳党、热月反动派、督政府、两院,最后到军事独裁,无论哪种统治,从来都是以暴制暴、以暴易暴,因此,十年后的法国人民,希望在西哀耶斯宪法中找到长治久安。西哀耶斯的宪法不容许排他性的存在,其严密的选举制度杜绝了反革命和破坏分子的突然上台夺权。这部温和派的宪法,将会是一部结束革命并且使人民安居乐业的宪法,各派在这部宪法面前,不再如过去那般狂热地争夺统治权。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这个比衰落的温和派以及立法议员更具力量的人,这个人就是波拿巴,他先是拒不接受这个宪法,之后又将这个宪法修改得面目全非。

波拿巴参加了立宪委员会的讨论,为了满足自己的权欲,他保留了西哀耶斯设想中能够为自己的计划服务的部分,其余的则完全抛弃。西哀耶斯计划给波拿巴最高行政官的职位,让他对外代表整个共和国,居住在凡尔赛宫,并且有六百万里弗的年俸和三千人的卫队。实际的政府由两位执政官主持,一个是战时执政,一个是和平执政。但波拿巴对这个有名无实的官职十分不屑,甚至责问道:“你们怎么敢设想,让一个有才干和荣誉的人,去当一个拿几百万里弗的造粪者?”之后,这件事便被搁置起来。

波拿巴得到了罗歇-迪科和大多数委员的支持,一向厌恶争论的西哀耶斯没有为自己的主张辩解,于是只能眼睁睁看着法律、人民甚至整个法国,都任由这个曾借助于他而扶摇直上的人的摆布。共和八年雪月(1799年12月24日),在雾月18日政变后的第四十五天,共和八年宪法公布。这部宪法只保留了西哀耶斯宪法的若干皮毛,其实质是奴役的宪法。宪法规定,政权由第一执政掌握,两个副执政只负责提供咨询,政府拥有法律创制权,元老院从全国候选人名单中选任保民院和立法院的成员。如此一来,选举人团被取消,保民院成员也没有了,到最后甚至没有参与政治的国民。除了一个既掌军权又掌政、既是将军又是执政官的执政外,只剩下一个参政院,但它不过是执政日后篡夺政权的阶梯;此外还有一个由八十人组成的元老院,但它是用来取消人民的权利、选任无权的保民院成员和不能发言的立法议员的。这时的法国,政治生活从国民转移到政府手里。西哀耶斯宪法被当作建立新政治制度的借口,如果说共和八年之前的一切宪法都源于《社会契约论》,那么共和八年至1814年的一切宪法则源于西哀耶斯宪法。

执政府的和平计划

新政府随即就任,波拿巴担任第一执政,他任命平原派代表康巴塞雷斯为第二执政,任命大法官莫普的老部下勒布伦为第三执政。波拿巴的目的是利用这两个人来影响革命派和温和的保王党,同样,他任命从前的大封建贵族塔列朗担任外交部长,任命前山岳党人富歇担任警务部长。对于启用富歇,西哀耶斯表示极力反对,但波拿巴坚持说:“我们目前正在建立一个新时代,对于过去的事情,我们应该忘记坏的方面,保留好的方面。”他认为只要现在站在他这一边,并不在乎之前属于哪一派,能将保王党或革命派召集在自己的麾下,就是好的。

没有等待产生候选名单,两个新执政和卸任的临时执政就任命了六十名元老,元老随即宣布了一百名保民院成员和三百名立法院成员的名单,雾月18日政变的发动者像对待战利品一样,瓜分了国家的职权。在这个分权的过程中,自由温和派占据上风,因为波拿巴在保有势力期间,为了恢复元气,实行的是温和的、共和的政策。在公民对宪法进行投票时,1793年宪法获得一百八十万一千九百一十八张赞成票,共和三年宪法获得一百零五万七千三百九十张赞成票,而共和八年宪法则获得三百零一万一千零七张赞成票。普通民众关心的是他们的生活是否能得到安定,而非自己享有什么权力,1793年宪法只得到了下层阶级的拥护,共和三年宪法更差,甚至遭到了民主派和保王党的反对,而1791年宪法也是因为满足了人民的安定愿望,才获得普遍赞成,几乎是得到全国一致拥护。

为了满足共和国的愿望,体现表面上的温和,第一执政向英国提出了和解,但遭到拒绝。为了能在谈判之前为自己的政府增加筹码和胜利的光彩,波拿巴决定继续作战。为了激发全国人民新的热情,三执政联合发表布告,号召人民拿起武器为了法国的荣誉而战。布告中写道:“全体法兰西公民,政府明白你们希望和平,政府甚至比你们更迫切地渴望和平。政府的初衷和所有行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平。但英国政府拒绝与我们和谈,它以邪恶的政策来分裂法国,摧毁了我们的海军和港口,甚至试图从欧洲地图上将法国抹掉。如果欧洲大陆各国永远处在分崩离析的状态,英国便能垄断各国贸易,掠夺各国坐收渔利。为了达到这些罪恶目的,英国耗费金钱,施展各种阴谋诡计。为此我们必须掌握和平,但实现和平需要金钱、枪支弹药和士兵。政府希望公民们都能踊跃捐献,为保卫国家出钱出力!希望青年公民能奋勇参军,为了法国的荣誉,为了人类的神圣利益而拿起武器!”

意大利战争后的普遍和平

在上次战争中,波拿巴并未入侵荷兰和瑞士,这次战争他则把共和国的全部兵力集中到莱茵河和阿尔卑斯山方面。莫罗担任莱茵河方面军指挥,第一执政则亲赴意大利指挥作战。这次辉煌的战役在共和八年花月16日(1800年5月6日)发动,仅用了四十天就宣告结束。波拿巴之所以这么快结束战争,是因为担心自己初掌政权不愿长时间远离巴黎。奥军的梅拉斯元帅率领十三万作战部队占据着整个意大利,而共和军仅仅四万人。梅拉斯命他的副帅奥特率三万人留在热那亚,自己则带领其余部队进攻絮歇将军的兵团,进入尼斯后,梅拉斯准备渡过瓦尔河进占普罗旺斯。这时波拿巴率领部队越过圣伯纳德山口,直接插到了梅拉斯的背后,并于牧月16日(6月5日)进入米兰,将奥军夹在自己部队和絮歇将军之间。被切断战线的梅拉斯急忙折回尼斯,转向都灵,将司令部设在亚历山大里亚,希望通过战斗来恢复己方的联系。6月9日,拉纳将军在芒泰贝洛获得了一次光辉的前卫战的胜利;6月14日,马伦哥平原上进行了决定意大利命运的战争,奥军在这一天被彻底击溃。奥军强渡博尔米达河失败,被絮歇军和波拿巴军钳制得失去退路,在退出皮埃蒙特、伦巴底、教皇国属邦的所有驻地之后,奥军终于在6月15日到达了曼图亚以北。经过马伦哥会战后,法军完全占领了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