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前,人类差点灭绝(第3/3页)

而苏联政府很快接过了这个球,也说是古巴的导弹部队干的——因为这次导弹袭击,确实是一个意外行为。

又一根导火索被扑灭了。

同时,也是在那天,肯尼迪给赫鲁晓夫写来的第一封信,回了一封信。

第一封信,是指在10月26日,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发去的那封长信。在信中,赫鲁晓夫承认在古巴部署了导弹,但“只是防御性的”。同时,他向肯尼迪表示,不要把局势弄得不可收拾,“只要美国做出不入侵古巴,且不允许别人入侵古巴的保证,苏联就撤回导弹”。

但就在10月27日这天,赫鲁晓夫又给肯尼迪发了一封信,表示除非美国撤销在土耳其布置的导弹,苏联才撤回古巴的导弹。

两封前后要求不一致的信,暴露了克里姆林宫也已经陷入了混乱。

最终,肯尼迪决定只回复赫鲁晓夫的第一封信:

愿意接受赫鲁晓夫的提议,只要苏联撤销导弹,美国就解除“隔离”,保证不入侵古巴,也不允许别人入侵。

12

10月28日,最后一个回合。

在这场比谁先眨眼的凝视比赛中,赫鲁晓夫最终闭上了眼睛。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段广播播音。

之后,在美国军队的全程监督下,苏联将在古巴部署的导弹,全部拆运回国。

在“古巴导弹危机”结束后的四个月,美国悄悄拆除了在土耳其部署的导弹——这是当初赫鲁晓夫与肯尼迪达成的秘密协定,美国只做,但绝不说。

这场危机,美国赢了面子,苏联其实也没输里子。

而全人类,终于躲过了一场足以让我们灭绝的核战争。

馒头说

两个壮汉,一人拿一个炸弹,在一个满是人的房间里。一个喊:“你瞅啥?”

另一个回:“瞅你咋地?”

一个继续喊:“你再瞅眼试试?”

那一个瞪圆眼:“试试就试试!”

这就是我对当时“古巴导弹危机”的印象。

好在,这两个人最终谁也没拉炸弹的引信,最多肚子里嘀咕一句:“下次看我不弄死你!”

从这个角度看,我个人还是挺感激当时的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

其实当时这两个国家的首脑,都在国内遭受了巨大的压力——要知道,发射核武器只是按一个按钮的事情,多少人唯恐天下不乱。

但是,这两个人都顶住了压力。

在这场用一颗太阳系行星做赌注的赌局中,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其实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对方——希望对方还是一个冷静理性的人,能够为全人类的福祉做考虑。1963年,肯尼迪发表演讲,表示在避免核毁灭这个问题上,美国和苏联具有共同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现实利益。

在“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华盛顿和莫斯科迅速做了一件事。是互相指责谩骂?不是的,是马上建立了最高领导人热线。

国与国之间有利益,有纠纷,甚至有战争,但上升到整个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时候,绝大多数国家领导人,还是头脑清醒的。

希望人类永远能保持这种清醒。

阿弥陀佛。

读者评论

Hao:记得曾经有个“拯救过世界的英雄名单”,阿尔希波夫名列其中,就是那个说了“NO”的苏联潜艇军官。

Lawren:力量带来的威慑下的生存真是讽刺,就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不知道第五次和第六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是第四次肯定用的是棒子和石头。想起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富饶的、现代化的阿富汗,可悲可叹。

Lola酱:有两个疑惑求解答:1.当时美国和古巴关系相当不错,那肯尼迪为什么会在幕后支持“猪湾事件”呢?2.联合国质问那个回合,笑一笑以后怎么样啦?大家就心照不宣没有继续问了吗?(作者回复:1.后来古巴出台了一系列激进政策,美国一冲动就和古巴断交了;2.这段我看的是当时的视频。确实哄堂大笑,然后,视频就没有了……)

C.sy:看完后庆幸,国与国之间有纠纷也会有利益,涉及大是大非,最高领导人的冷静理性很重要,一冲动就会坏事,战争一旦开始,就无法控制,也没有那么容易结束,希望世界和平,以后都不要有战争。

两亩田:最近刚看的《失败的帝国:从斯大林至戈尔巴乔夫》,虽然看不太懂(因为我对书里提到的历史事件缺乏基本的了解,书里说得又不怎么详细)。唯一的印象是,“二战”后,除了斯大林,苏联那边的领导人基本上是希望和平的,至少是不希望跟美国打起来的,最多算是争争小弟,其实没有跟美国正面对抗的国力。苏联一直在穷困的泥淖里挣扎。但是,领导人的意志往往无法顺利传导至国家机器这么庞大又容易失控的破玩意儿的底端,所以磕磕碰碰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