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弄权 谋杀与谋反(第2/2页)

李忠不是王皇后的儿子,他的生母卑贱而无名。只是由于王皇后自己没有生育,李忠又是高宗的长子,才被皇后的舅舅联合褚遂良和韩瑗说服长孙无忌和于志宁,稀里糊涂地拥立为太子,从此开始了他坎坷的命运。[26]

那一年,李忠十岁,李治二十五岁。

二十五岁的皇帝匆匆忙忙立十岁的庶子为储君,这件事实在太怪异了。但如果知道就在同年同月,武昭仪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便会恍然大悟。没错,此举从消极的意义讲,是为了巩固王皇后的地位;从积极的意义讲,则是为了对付日益得宠的武昭仪——谁知道她还会生几个!

褚遂良和韩瑗确实深谋远虑,媚娘也真会生儿子。做昭仪时生了李弘和李贤,当皇后时又生了李显和李旦。前面两个都是太子,后面两个都是皇帝。结果除了高祖,大唐皇帝两个是她丈夫,两个是她儿子,其余的都是她孙子。

武昭仪当然不会不知道褚遂良他们想什么,许敬宗更知道后台老板的心思。因此,封后大典的两天后,他就以礼部尚书的身份提出更换储君。因为依照宗法制度,太子就该是嫡长子。现在武昭仪已是皇后,嫡长子就是李弘。

这让所有人都没有话说。

高宗则回答:忠儿已经多次提出让位了。

很好!许敬宗说。这是古风,应该促成。[27]

于是李忠变成了梁王,李弘成为太子。

此事可疑。十四岁的孩子,知道让位避祸吗?是有人出谋划策,还是许敬宗篡改了国史?不知。我们只知道,李忠的祸并没能避了。当年稍后,他就被迁到了今天湖北省神农架一带,成为名副其实的落难太子。四年后,一个名叫阿刘的女仆莫名其妙地进京告状,李忠又被废为庶人。[28]

庶人李忠被囚禁在废太子大伯父李承乾旧宅,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又在四年后被赐自尽,时年二十二岁。如果不是友爱的新太子李弘出面说情,他甚至无人收葬。

这次的打手又是许敬宗,罪名也是谋反。

看来,诬以谋反真是帝制时代政治斗争的好武器,几乎百发百中。因此,它还会被用来对付另一个人,以便拔去武皇后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尽管那人也曾这样陷害无辜。

这个人就是长孙无忌。

[18]见《旧唐书·高宗废后王氏传》,《新唐书·王皇后传》,《资治通鉴》卷二百永徽六年十一月条,以下无另注者皆同。

[19]谋杀案发生的时间,《旧唐书·高宗废后王氏传》记为永徽六年十月,《资治通鉴》记为十一月,《新唐书·高宗纪》记为当年冬天。

[20]据雷家骥《武则天传》。

[21]《旧唐书·高宗废后王氏传》一方面称“武昭仪令人皆缢杀之”,另方面又补述用刑及置于酒坛等情节,已是自相矛盾。

[22]萧淑妃的骂语,《旧唐书》记为初囚之时,《新唐书》和《资治通鉴》记为临死之前。

[23]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五长寿元年八月条。

[24]《新唐书·王皇后传》便称“武后知之,促诏杖二人百”云云,似乎就连虐杀都得到了高宗批准。此殊为难解,故存疑。

[25]见《新唐书·王皇后传》。

[26]见两《唐书》之李忠传。

[27]见两《唐书》之李忠传,《资治通鉴》卷二百永徽六年十一月条。

[28]见两《唐书》之李忠传,《唐大诏令集·黜梁王忠庶人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