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功夫与蹴鞠(第2/3页)

从总体上说,中国武术又是立足于防守的功夫,并不以攻击为主要目标。练功是为了防身,而不是去攻击人。少林功夫的三大目的:护寺、防身和健体,并不包括攻击。练武者不尚武,是中国武术乃至中国军事思想的重要特色。少林戒律中就有“尚德不尚力”的规定,它在发展中融合了儒家“仁爱”的思想,尤其反对残忍的攻击。万不得已对垒,少林武术规定“八不打”:一不打太阳穴,二不打胸口,三不打软肋,四不打两腋,五不打下阴,六不打腰眼,七不打尾骨,八不打耳廓。这些都是人体的命门,八不打就是以不伤人生命为本。

蹴鞠屡过飞鸟上

中国古代绘画中有很多关于踢球的描写。宋代画家苏汉臣有一幅《长寿百子图》,画的是一群孩子在一起玩球的场面,其中一个孩子正在抬脚踢球。元代初年画家钱选有一幅《宋太祖蹴鞠图》,画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与他的五位大臣在一起踢球的场面,众人围着一个圆圆的球,争先恐后用脚去踢,高高在上的皇帝也玩得乐不可支。

两幅图表现的就是中国古代蹴鞠的场景。蹴鞠,又称蹴球,“蹴”是踢的意思。蹴鞠就是踢球,它是一种源于中国的足球运动。蹴鞠在宋代就直接叫“足球”了。宋代杨亿在《西昆酬唱集》中说:“蹴鞠,以足踢球,今之足球是已。”

元   钱选   宋太祖蹴鞠图

中国足球也是讲究球技的。清时有一本叫《杏花天》的小说中第十二回写道:“却说若兰以手拉回瑶娘,潜立假山石畔,暗窥著悦生踢解数,这悦生先缓后紧,步步合局,脚脚有法。三人蹴鞠,让悦生一人自踢。只身头顶肩挑,股钩拐连,手送胸,膝耸前蹲,两美面观,二姝潜瞧。若兰道:‘瑶妹,我们四人同遇这风流消魂种,满腹技艺,好不得意。’”这人“头顶肩挑,股钩拐连,手送胸,膝耸前蹲”,玩起球来,简直像变魔术一般。

明刊本《西游记》盘丝洞蜘蛛精蹴鞠图

中国足球据说在远古的黄帝时代就已经产生,汉代刘向《别录》说:“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战国之时。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今军士无事,得使蹴鞠。”产生于黄帝时代的说法并不可信,但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在两千三百多年前战国时期的齐国,就已经流行这项运动了。这项运动本来在军中流行,是一种介于对抗和娱乐之间的活动,军队中利用这项运动发现人才、锻炼身体,也稍微舒解军营里的枯燥和寂寞。

汉朝时蹴鞠运动就更为流行了。桓谭《盐铁论》中说:“贵人之家,蹴鞠斗鸡。”汉代的足球已经有球场,其规模与今天的足球场很相似。球场被称为“蹴城”,呈长方形,而足球是圆的,符合古代中国人天圆地方的观念。球场旁还有看楼。据汉李尤《蹴城铭》记载,当时足球比赛双方各出12人,球场两侧都有球门,场上还有正副裁判执法。具体的比赛程序则不得而知。足球在宫廷和民间都很流行。据《西京杂记》记载:刘邦登基后,把他父亲接到长安未央宫中享福,整天吃好的,还有歌舞看,但这位老人家还是心情不好。原来刘邦父亲本来生活在贫民中间,整天和普通百姓在一起,高兴时就玩斗鸡、踢足球。刘邦知道后,就为他父亲造了一座新城,将他的老友也请入其中,还为他老人家建了一个大的足球场,老人高兴不已。

汉时的足球已经是皮做的,但不是充气的。《汉书•霍去病传》说:“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颜师古注说:“鞠,以韦为之,中实以物,蹴蹋之为戏乐也。”说明汉时的足球中间是加填料的。唐人发明了充气足球,他们玩这种富有弹性、可以高高飞起的球,兴趣更浓。唐人足球场面注重气氛,往往击鼓助兴。韦应物《寒食后北楼作》诗中说:“园林过新节,风花乱高阁。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唐代足球的对抗性降低了,以往放在两侧的球门被放到了中间,人们以射球多少来计算,更突出足球的娱乐性。由于充气足球很轻便,人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玩法,就是看谁踢得高。

唐代的足球运动推动了马球运动的流行。据一些学者研究,马球发源于波斯,经突厥斯坦和印度传到长安。在唐代,马球运动风靡一时。唐代举办过吐蕃马球队和大唐马球队之间的比赛。唐朝共19位皇帝,其中有11位喜爱马球。据记载,唐玄宗、唐僖宗打马球的技艺十分精湛。长安城内有马球场十余处。马球是当时军队训练的手段,所以唐代各驻兵的节度使城镇都修有马球场。乾县章怀太子李贤墓的墓道中绘有《击球图》,描绘打马球的场面,极为生动。马球运动的风行与足球运动的广泛开展显然有关。

打马毬葵花镜   唐

宋代城市文化的繁荣也带来了足球运动的普及,而且游戏这一面被放大。宋人将足球和戏剧相比。宋代还出现了类似今天足球协会的组织,称为齐云社(又称圆社),参加的人很多,并有一些固定的“票友”。元代萨都刺《妓女蹴鞠》曲中写道:“毕罢了歌舞花前宴,习学成齐云天下圆。”所说的就是宋代著名的齐云社。因为人们喜欢足球,会踢球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水浒传》中就描写一位叫高俅的太尉,他能获得宋徽宗的赏识,主要是因为他足球踢得好。

自唐代开始,足球演化成节日民俗活动。在唐代和宋代,寒食节(清明前一天)蹴鞠成为一种广泛开展的民俗活动。唐宋很多诗人都有寒食蹴鞠的诗,并且都把蹴鞠与秋千并提,勾画出一幅幅醉人的民俗景象。如:“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王维)“蹴鞠渐知寒食近,秋千将立小鬟双。”(梅尧臣)“秋千冷风梨花雨,蹴鞠高腾燕子风。”(刘邠)“云边蹴鞠声相近,花外秋千影半遮。”(韦骧)《东京梦华录》也说:“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于是相继清明节矣。”

自唐代开始,足球还成了一种女子也能参与的运动。唐代王邕《内人踢球赋》中写道:“球体兮似珠,人颜兮似玉;下则雷风之宛转,上则神仙之结束”,“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当是时也,华庭纵赏,万人瞻仰”。描绘的就是女子足球。到了元代,又出现了职业性的女蹴鞠艺人。大戏曲家关汉卿有两首《女校尉》套曲,其中说:“谢馆秦楼,散闷消愁,唯蹴鞠最风流。”就是描绘女蹴鞠艺人的。“校尉”是圆社中艺人的最高等级,元代有了女校尉,说明元代女蹴鞠艺人可以达到圆社的最高等级。元代女蹴鞠艺人不仅个人表演,还有男女对踢。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湖南博物馆各藏有一块《蹴鞠纹铜镜》,上面就是一对青年男女在花园中对局蹴鞠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