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并没有推波助澜(第2/2页)

“不是捷报上说了一战而灭上万建虏么?我都祭拜了我爹娘,让他们在天之灵有知,也能安慰一点了,可这首级呢?”

“对啊,我也在等着这首级,寻思着是否能用钱买个,回家祭拜之后做成尿壶的!”

“……”

军队已经鱼贯而入京师城内,但是,就没有一车车的首级,京师百姓看到这些,甚至都有点怀疑了。

“该不会是虚报军功吧?可是,这是皇上发出来的,朝廷也公告了啊?”

“对啊,应该不可能假的吧,要不然,这可是我大明朝最大的丑闻了!”

“该不会是被建虏抢回去了吧,就如同以前一样。说来也是蹊跷,关宁那边的战事,总是杀敌多少,结果连个首级都不见,这都成惯例了,如今连皇上都是如此,还真是邪门了?”

“……”

就在他们有点怀疑的时候,事情的真相就一点点地传开了。

“你们好大的胆子,还敢怀疑皇上?自己没能耐,就想说什么,真是井底之蛙!”

“说什么呢?上万建虏啊,不是一战而灭,建虏都没逃走的,谁抢尸体?你来说说,首级去哪里了?”

“实话告诉你吧?皇上用那些首级行围魏救赵之策,懂不?没有这些首级,如何大张声势?把建虏主力从朝鲜吸引回来!”

“什么意思,建虏主力怎么样了?”

“你刚才没看到八百里加急?那是保定总督卢大人从辽东发回来的求援奏章,建虏主力大举入侵朝鲜,光靠卢大人那么一点人马没法抵挡建虏主力。不过皇上早就料到了,果断出兵,才有这次的御驾亲征,才有围魏救赵……”

随着已经知道消息的人开始显摆,崇祯皇帝英明神武、神机妙算的本事,再次深入人心。

而且,崇祯皇帝的原话,在一次次地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变了一些,夸张了一些,甚至在少数喜欢耍嘴皮子的人的口中,更是凭着他们自己的想象,添油加醋一番再说出来,就更是夸张了。

到了最后,崇祯皇帝变成了在宫里忽然心神不宁,便掐指一算,就算到了朝鲜有大劫,卢总督也有劫难,便立刻领兵出征救援,才有了这些事情的发生。

还有,塔山之战为什么一战而定,也是崇祯皇帝掐指一算,算出了建虏的突围计划,而后登坛作法,顿时,浓雾四起,风云雷电,把建虏给搞得昏头转向,光是战力,就直接降了三层,还一头撞到了皇上布置好的埋伏圈中,才能一晚上就把凶残的上万建虏给打得全军覆没。

反正到了后来,崇祯皇帝已经被他们有点神化了。种种举措,比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都要厉害得多。毕竟诸葛亮再厉害,都还有街亭之败,一直打不过魏国,灭不掉魏国,还有武圣之死,诸葛亮也没有算出来,就更不用说火烧连营了。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人心中还是疑惑的,总觉得太过夸张了。虽然亲眼目睹了八百里加急信使的到来,可这些人平时就不怎么相信别人,心中就还是有点怀疑。

如果京师如今的主流,都是在称赞当今皇帝的英明神武,这些人也就不敢把心中疑惑说出来,免得被其他人围攻。

到了后来,从御马监辖下三大营的大明将士口中,又传出了一些消息。主要是塔山之战的细节,以及皇帝在军议中,确实提出了要策应朝鲜战事。

这个事情,可不是一个,两个大明将士这么说的,而是所有大明将士都这么说。特别是那些总兵,监军等人,参与了军议,全盘知道崇祯皇帝的作战计划和救援意图,从这方面又可以佐证,崇祯皇帝之前在京师城外所说得话,并没有夸张和说谎。于是,心中有所怀疑的人就更是少了一些。

京师乃是大都市,人来人往。有人来京师,就听到了崇祯皇帝的事迹;有人离开京师,就把崇祯皇帝的英明神武,也带到了大明的其他地方。甚至一些酒楼茶坊,为了吸引顾客,都开始了崇祯皇帝的评书。当然了,这个评书,自然是讲好的了,比诸葛亮还诸葛亮的那种,文学方面,也开始慢慢地神化崇祯皇帝了。

等到卢象升有关朝鲜战况总结的奏章送到京师时,这个事情的高潮才到了顶峰。有这么权威的消息作为佐证,就算之前还有人有所怀疑的,也再没有怀疑。

如此一来,崇祯皇帝当初对太子所说得那些话,也不再是夸张的话,而是真得印证了皇上就是这么想的,他就有这个能耐!

“等待他日,朕光复整个辽东。那个时候再祭拜太庙,夸耀军功也不迟!”

“一个建虏亲王算得了什么,他日朕把建虏伪皇抓了,再来献祭太庙也不迟!”

“……”

崇祯皇帝的威望,可以说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除了太祖成祖之外,其他大明历代皇帝,就完全无法和崇祯皇帝比了。

由此带给崇祯皇帝的好处,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整个事情,崇祯皇帝并没有推波助澜,不断地胜利,自然会凝聚人心。此时的他,心思早就不在这次的辽东之行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