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创意(第2/2页)

张然有些无奈地摇头:“黑泽明导演说过,你可以征服全世界,但很难能征服你的家乡。因为那一套大家都见怪不怪,肯定叫不了好。现在我们的创意方案,大部分是老一套,是中国人一眼就知道的东西,包括我自己的方案都这样。对中国的观众来说,他们多少年看晚会的这个观赏心理,很反感那些老一套,很反感这些陈旧的东西。不是说这些元素不能用,而是不能这么直接就端出来,必须要用现代的手法来包装,总之一句话,手法和形式上必须要创新。我知道创新是特别困难的事,有时候需要把骨头和灵魂砸碎来重铸,但我们没有选择,必须创新!”

一直比较安静的沈伟站了起来:“我有一个舞蹈的创意。先请大家看一段舞蹈,名字叫《连接转换》,是我去年编的一支接触即兴舞蹈。”说完沈伟将一个优盘,递给张然,道:“麻播烦你播放一下!”

张然将会议室的灯关上,将优盘插好,点击播放。

巨型大幕布上是一块白色的画布,一位黑衣舞者迈步走上画布。舞者动了起来,时而表演舒展的舞蹈,时而匍匐在画纸上,用他手臂上的黑色手套勾勒出黑色的线条。

会场都安静了下来,视线全都被吸引了过去,一边舞蹈一边用身体作画,将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舞蹈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舞蹈的过程就是绘画的过程,特别有意境。

张然眼睛瞪大了,这是北平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舞蹈《水墨》!

不,这个舞蹈跟《水墨》有些不一样,《水墨》画的是祥云和太阳这些图案,而《连接转换》画的是一条连续不断的线。

张然知道沈伟是北平奥运会开幕式《水墨》的编舞,知道他是现代舞大师,不过对这个人并不了解,没有看过《水墨》之外的舞蹈。

其实沈伟出生于湘剧世家,在被现代舞吸引之前,他沉浸于中国戏曲、书法、水墨和西方油画训练之间。19岁,沈伟报考中央美术学院,专业成绩第二,却因英语成绩不佳落榜,于是他南下加入广东舞蹈学校现代舞实验班,走上了另外一条路。因为对书法和水墨十分热爱,在沈伟的舞蹈中,这些元素经常出现。比如成名作《声希》就是以八大山人的游鱼画作为舞台布景,僧侣诵经为背景音乐。

用身体作画的舞者下场了,新上场的舞者只是单纯的在跳舞了。沈伟示意道:“张然可以停了,后面是展现肢体和动作,跟我要讲的无关,不用看了。”

张然按下了暂停,然后把会议室的灯打开了。

沈伟不紧不慢地道:“刚才的舞蹈大家已经看到了,就是人用身体在画布上作画。这个舞蹈是从中国山水画中吸取的灵感,我的创意就是让舞者在画布上画一幅真正的水墨画。把现代舞和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融合在一起,会是很有意思表现形式!”

在场众人发出一阵惊叹声,漆黑的体育场中央是一块白色的画布,黑衣舞者的白布上翩翩起舞,绘制出一幅水墨画,这想法实在太有意思了。

张然有点纠结,他并不想拷贝记忆中08年北平奥运会的方案,现在沈伟把水墨的创意拿了出来,这怎么处理啊?他不可能说这个创意不好,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出这个想法有多好,只能先暂时放着,看后面能不能拿掉,就道:“一个奇特又具有深刻美感的世界,东西方传统和创新汇聚在一起,这个创意很好,就是我想要的方案。”

沈伟的创意给了在场很多人启示,也给了大家极强的信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肯定能够拿出更多的更好的创意来。

讨论到下午六点,张然宣布今天的讨论到此结束,明天上午九点钟,此地集合,继续讨论。

吃过晚饭,张然开车来到天工重彩,尽管现在工作重心转到了竞标上,但电影也不可能真的撒手不管,他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过来。张然走进工作室的时候,丁胜和特效师正在讨论特效的问题。

张然问了下剪辑的情况,得知丁胜已经把第二版剪出来了。马克·穆勒看的时候《三个傻瓜》是粗剪,片长将近三个小时,现在丁胜剪出来的版本是145分钟。这个长度还是太长,必须要继续压缩,剪到120分钟的样子。

跟丁胜聊了几分,两人来到放映室,准备看丁胜剪辑的版本。刚坐下就有女工作人员端来两杯咖啡,随即轻手轻脚地退出放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