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021章 物色人才

见语蓉说他是故意说那样认识他们的,又说知道他的真相了,多少让李岩有点愕然。不过他很快就一笑了之,语蓉不可能知道的,她这是在用诈的。不过,她能对他发这样的玩笑短信,相比以前已经有很大不同了。

因为刚刚的事情,李岩和月瑶两个人稍微有点不好意思。简单吃完早餐,他也先离开前往公司。

虽然公司的大事,不是一般职员会关系、能知道的。就像昨晚上所有的消息,还只是在高层之间流通。但昨晚上总裁和高层们紧急会议,也引起一些人的关注。而昨晚半夜的记者会,经过数个小时的传播。在网络上的财经类新闻,已经是头条了。电视台、报纸的也出来了,还是有很多人关注到了这条新闻。

对于别的人来说,只是看热闹,可关于自己所在的公司,大家的态度就不一样,多了很大的参与度和关心。从上班开始,各个部门迅速开始流传关于这件事情的传闻,一传十十传百。即便大家不便公开讨论,但却迅速传遍了各个角落。

在张语蓉和其他高层看来,本来落入下风的时候,忽然柳暗花明、反败为胜,自然是欣喜的事情,即便是站在外人的角度,也看得出明显的这一次是长河集团亏大了、天堂集团会获利。

但公司的中低层、职员们,可就未必这样想了。对大家来说,有的看到的是周师儒亿元天价的收买,有的是看到了公司的内忧外乱,有的是担心官司的事情,有的是担心公司高层的处理,更有不少人担心之后会不会有一个大清洗的过程。无论是哪一种人,都是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当然,这些李岩并没有发觉,因为天堂电影成立时间不长。所有人都算不上什么老员工,也没有谁有不干净,身为子公司的一员,也只会希望总公司更好。

李岩相信语蓉他们能够处理好,现在已经是台面上的较量了,那就不是他所擅长的领域了。相信公司的高层领导,不会在占据上风的时候还摆不平这点事情。所以他完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他昨天一天没有上班,对于今天集团的八卦消息又没有兴趣传播、了解,就关注了一下《春光乍泄》电影筹备的最新进展。

其实他也是全程关注,只是相隔一两天,也不会有太大的明显变化。不过这是公司的创业作,不容有失。又还在在热情高涨的时候,大家都关注度都很高。

江雪饮跟其他职员不一样,她是比较开心的,因为她也知道一点秘密,一夜之间,能够峰回路转,在她看来,当然是她表姐的功劳。

《春光乍泄》这个项目,对于乔攀来说,不是为了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像是赌最后一把,要是继续不成功的话,以后就很难继续的做下去,可能会回去策划电视剧,甚至转行。走不是问题,不一定为一个工作奋斗一身,但谁也不想灰溜溜的走,尤其是曾经成功过的人!比如徐克导演的接连两部票房失利之后,为了争取到《狄仁杰》这个大项目,就主动表示不要导演费。真的是喜欢这个故事?或许,但更重要的是需要靠这个大项目在票房上扳回一城!

乔攀在这个项目上面,用了很大的心思,即便前面没有拉到投资,也一直在不停的调整、修改,为各种级别的投资、做足了准备工夫。现在好不容易拉到了投资大头,不管李岩是真的有眼光、有魄力,还是一个新入行的冤大头,他都不能放过!再等下去,他怕自己会撑不住,所以,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他一直在趁热打铁,准备进度,可以说比任何一部电影都快。

对于趁热打铁,李岩也是很满意的。因为他也怕过久了,他也没有兴趣了。但这是他投资的第一部电影,在他看来,做生意、做投资,跟杀人也是相同,鲁莽而为的话,那就是赌博、赌运气。事前的各种准备、提前做好各种预估、退路等等,能够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增大成功的几率。

现在各种专业的准备,由乔攀负责,他是总制片、总策划,公司随时盯着,也有制片跟随刚刚成立的剧组、跟进所有的事务。但乔攀毕竟失败了好几次,在某些方面,肯定是有缺陷的。这一次。他或许会总结自己的缺点,但也可能会因为急于求成而又出现其他方面的纰漏。

李岩的电脑里面,还有着他们对乔攀的所有调查分析。这些日子,他有空的时候,也会研究一下。仔细想来,在专业操作方面,乔攀应该不会有问题。但现在电影市场日新月异,一年两年的离开,也可能会对市场环境判断出现偏差、对终端营销了解不够。

所以,在电影制作方面,交给乔攀成立的剧组去处理,相信他的求胜之心,会让他严把质量关。但在后期营销方面,还需要加多一把助力!

虽然现在电影还没有开机,又不是大投资的巨片,现在谈后期营销还有点过早,但就像在执行任务时候,会先考虑到退路一样,他必须先做出这样的准备。而且正因为不是大片,院线没有足够信心支持,更加需要尽早营销。

现在这个时候,去挖一个成熟的电影营销人才,是不现实的做法。这方面优秀的人才。肯定是不缺的,但往往是隶属于大公司,即便不是在大公司,也一定是其他公司重要人物。不是那么容易能挖到的,次一等的人,挖过来,也未必管用。而且这个圈子就那么大,很多人的关系都是错综复杂的,在没有摸清楚环境下,就随便挖人,很可能被玩一把。

带着这样的考虑。李岩想要栽培一个属于自己公司的专业营销人员!

中国电影市场是张艺谋捣鼓出《英雄》之后,才开始真正的商业化。所以电影从业人员,其实是奇缺的!当然,演员是最不缺的,因为北影、中戏、上戏、还有解放军方面的总政歌舞团、北京人艺等等,都是有历史的名门大派,而普通的艺术院校,更是数不胜数。还有从临时演员起家的、“海选”开始的……这一块是最不缺人的。

但像在CG、3D等科技派、市场营销、宣传策划、美术指导、动作导演、电影配乐、甚至包括编剧等,就没有这样的培训机制。以前市道不好,谁去专攻这个啊?出来也没工作啊。等市道好了,又不是一天两天能搞上去的。

所以,美术指导、动作导演之类的,说得出名字的都是香港的;大片的特技,都是给国外的团队做,《集结号》在韩国、《黄金甲》在澳大利亚,这方面,即便香港也就先涛数码一家比较有知名度;大片的电影配乐,像《赤壁》、《叶问》都是日本人;而编剧,要么是改编,要么是作家,即便这样,最常见的批评,也就是故事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