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所谓香港梦(第2/2页)

这样的故事,全世界有个统一的称呼:在美国叫美国梦,在英国叫英国梦,在香港叫香港梦,在中国,叫……好吧,我们跳过。

在香港人的意识形态里,他们往往喜欢把姿态放到最低,然后塑造出一个自强乐观、奋发积极的形象。

但是,这又跟它现实中的,伪西方伪传统的社会状态相悖。因此,无论电影还是小说,他们力图呈现的此种精神鸦片,总会不自觉地癫狂过火,矫情且矛盾。

唯一纯真靠谱点的,大概就是麦兜了。

《少林足球》不必细说,它有对周星驰的大把情怀在里面,以至于无法客观评价。

而《爱君如梦》,披着歌舞元素的外皮,骨子里仍是一部体现所谓香港梦的励志电影。夹杂着不好笑的桥段,以及流水线生产出的爽点和尿点。

它的票房或许出色,可绝不是一部好戏。

当然,这些跟褚青无关。

他从不在电影中寻找意义,他追求的只是角色的容量与价值,或者,只是单纯地喜欢去做。

《爱君如梦》,有新鲜的舞蹈,有芳华的梅姑,有华仔的人情,有满意的片酬。

所以很简单,他喜欢拍这部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