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政治先行(第2/2页)

过程大抵是无趣的,在一票好莱坞明星的阴影下,往日里那些欧罗巴的文艺咖,以及亚洲区的苦情咖,关注度被降到了最小。

褚青躲在角落几乎快睡着,只听见考斯里克半开玩笑地说了句:“战争就要爆发了,我们还在这里夜夜笙歌。”

这是程颖专门翻译的,并表明自己对此人的看法:很不德国。

临近傍晚,冗长的程序过后,便是开幕片《芝加哥》的放映,据说反响不错,观众挺给面子地拍了半分钟巴掌。

褚青都没熬到这时候,早早闪人了,也没回酒店,而是约了路学长一起吃饭。

此次过来的电影人里面,他还真就跟路学长挺熟,在第六代的各种聚会上碰过头,交情不错。

印象就是低调,话少,与张元、老贾这些拿奖咖不同,他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褚青觉着,他在那拨人中是最扎实的一个。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第六代是非常不负责任的一帮货,他们只管倾倒自己心里的那点糟烂事儿,反映社会,反映迷茫,反映变迁。可反来反去,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决,有没有可行的办法……诶,人家就是不说,或者他们压根不知道。

能看清“问题”的人,有太多,能努力尝试“解决问题”的人,却太少。

这便是路学长最具价值的地方,他从不单纯地反映伤痛,而是真正地关怀那些弱势群体,并试图找出医治良方。

他不光有艺术追求,更有政治期待,跑到体制外去揭露现实,那是聪明人的做法。但路学长不行,他就觉着,改变一定得从体制内开始,否则都是扯淡。

就像《卡拉是条狗》,1月31号才拿到了电影局的审批,得以合法参展。虽然自己也承认,多处修改后,确实削弱了本应拥有的力量,可他愿意做这种牺牲。

当初褚青去香港之前,路学长曾经给他打了个电话,本想劝慰几句,可后来不知怎么,两人说着说着就有些激动,差点吵吵起来。

而直到现在,他还记得对方说的那句话:我永远不拍地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