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漫长的三日(1)(第2/2页)

话音方落,底下就有人反驳:“太危言耸听了吧?我们也有很多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电影。”

“比如呢?”

褚青看了他一眼,问:“哪部华语片在海外大卖过?”

“《英雄》!《卧虎藏龙》,呃……”对方开始还很大声,转眼就没了动静。

紧跟着,又有一位问:“可我平时看新闻,像戛纳影展、柏林影展,都说华语片行情很高啊?”

“因为便宜!”

褚青直接干掉,道:“人家一亿美元拍部电影,不可能一百万美元就卖掉版权。我们两千万人民币拍部电影,给五十万美元就可以卖。西方现在的经济不好,但对电影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我可能形容得不太恰当,欧美片商买华语片,就像掏不起十块钱去影院,只好花一块钱租个影碟回家看看。”

“您刚才说《英雄》和《卧虎藏龙》,没错,这两部太有名了。但您可能不清楚,张艺谋和李安都是从尸骨堆里爬出来的。他们在开机的时候,就有好莱坞公司运作,包括参展、宣传、发行等等,都是那边的套路,所以严格来讲,算不上中国片子。”

“美国有家公司叫米拉麦克斯,老板叫韦恩斯坦。丫就喜欢搞我们,比如08年,我带着《画皮》去戛纳。他一上来就说:哦,褚,这部电影太棒了!我两千万美元买断你的海外版权,并且要给我100万定金……我立马就撤了。”

他越讲越入状态,连口头语都出来了,继续道:“然后等影展结束,一个导演,我不说是谁了。他就跟我哭,说韦恩斯坦找到他,800万美元买断版权,先交20万美元定金。他一听,人家很有诚意啊,麻溜就推了别的买家。结果怎么样,韦恩斯坦说,我不想买了,违约?违约算什么,我20万订金给你了!为什么?就为了逼他压价,最后那电影的全球版权,才卖了100万。”

“好莱坞大片不断进入国内市场,作为规则交换,他们也得象征性的买几部华语片。于是就随便花个几十万,其实都放在库里,根本不发行。”

“……”

全体安静,玩手机的也不玩了,打瞌睡的也精神了,都挺着一张大脸,直勾勾地瞅着前面。

而褚青一口气讲了许多,自己缓了缓,道:“华语电影和华语电影人在海外的地位,说起来非常非常的心酸。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是必然的,将来可能破5亿,破10亿,破20亿。但这种技术和意识的差距不改变,就算我们每年有进口配额限制,就算有官方保护,就算我们的市场跃居全球第一,华语片的地位,也得不到真正的提升。”

“韩董讲的是积极因素,我们称之为动力。我讲的是反方面的东西,当然不是消极因素,我们可以称之为压力。这两个方面,才构成我们做事情的初衷。”

“哦对了,我补充一点,去年北京一地的票房是1.18亿,增幅52.8%,是全球平均水平的7倍。而在前20部影片里,投资方和发行方均在北京的,一共有12部。全球都在衰退,只有我们在涨,未来的趋势不可逆,所以说……

世界电影看中国,中国电影看北京,这就是我们要办电影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