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人是需要仰望他人的(第2/3页)

风投公司与其他公司不同,风投公司的高层几乎都是年轻人,他们是经济学中的高手也是目光独特的牛人,看到合适的项目的时候果断出手拿下进行投资,当然,他们的要求也是极为严苛,对项目严苛、对收益严苛。

这是一份极其考验眼力的工作,投入资金给一个苦苦寻求资金的项目,条件是在这项目起来后分去大量钱财,而风险是投入资金后,如若项目不成功这钱就打了水漂了。

可见,这位穆歌是投资中的佼佼者。

OMSAS投资公司是帝国数得上号的风投公司,他们的领域涵盖多重方向,每年都保持着井喷式的收益额,这位穆歌是OMSAS投资公司从华尔街高价挖过来的CEO,据说给了大额股份不说,这位穆公子还带来了自己的团队,团队成员个个拿的都是天价。

而这个天价显然是值得的。

前年,OMSAS公司投资一个新兴企业,不过投资了五千万,而今年这企业已经大放异彩,收回盈利十个亿。

去年,OMSAS公司投资一家转型期的小型手机上门维修公司,当时这家公司只有技术人员三十人,可穆歌看中他们的独特的运营视角,仅仅投资了八百万,今年就已经获得收益一个亿。

何止是投资界中的佼佼者,简直就是天才。

此时,这位天才级的投手冲着高冷点了点头,富含深意地笑了笑,高冷也冲着他点了点头。

他看中我什么项目了?高冷想了想,明白了。

“今天聊聊什么呢?”校长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挥了挥手,大家安静了下来:“这节课还有十五分钟,要不聊聊在美国投资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吧,从海尔打入美国市场说起,如何,这是老案例了,正好今天起码有六位同学即将、或正在进军美国市场,一起聊聊,要知道海尔当年打入美国市场那把尖刀,下刀狠稳准啊。”

“对,聊聊这个挺好,我企业正好要进军美国市场,正愁这美国佬市场跟帝国不同,不好下嘴呢。”

“是啊,我的企业在美国扎了有几年了,这块蛋糕不好啃啊,华尔街那些家伙竞争力太牛了。”

聊的第一个案例,高冷虽然不如这些大佬那么感同身受,毕竟他没有公司要进军海外,可是海尔撬开美国市场他是知道的,这是商界中极为经典的案例了,而他知道得更深入的原因是在上次王聪的生日晚宴上,他与海尔的一些高层聊过,而且事后还给其中一个高层做了财经专访。

高冷虽然知道其中一些情况,可在场的精英太多了,他在班上的实力只能说排在后面,这种案例分析由大佬分析更好,毕竟他知道的只是皮毛,而大佬分析后的讨论,他再开口比较合适,于是高冷静静地坐着,拿着笔等着大佬说话。

“来,高总,你来说说。”没想到李校长突然点名高冷,他朝着高冷笑了笑,伸出手做出一个邀请的手势,众人纷纷转过头看向了他,其中一道目光格外地讶异,那就是风行杂志社杨鹏的目光。

他眼珠子都快飞出来了。

案例分析,居然让高冷来第一个发言,高冷心中有些诧异却也不惊慌,他感激地看了看李校长,点了点头。

而其他人的目光有赞许,有讶异,更多的是有些茫然,赞许的来自于同样做媒体的同行,以及了解星盛的一些企业家,而讶异的则是一些了解星盛,却没想到李校长会这么器重这么一位年轻老总;而茫然的是一部分大佬,他们关注点早就没在国内,不认识高冷。

他们不知道眼前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到底何德何能能让李校长点名发言。

“这位高总是星盛杂志社的总经理,最近财经界的宠儿,从一个普通的员工做到星盛杂志社的老总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而且现在他拥有钩子村一块地皮,准备建造成国内有名的养老基地,现在还没开工呢,感兴趣的可以找他聊聊。”李校长见许多人茫然,哈哈一笑介绍道:“对了,他还是香港东帮的二当家,就一年不到的时间,普通人到如今,够独特吧?腐肉案、电击案都是出自他之手,本身就是记者,高冷,来,你从媒体圈的角度来说说关于海尔进军美国市场你的一些想法吧。”

哦……

众人发出一阵惊叹。

这惊叹倒不是对高冷的实力,这实力放大佬面前不算什么,而是惊叹高冷居然没有背景能一下就崛起,速度之快让人咋舌。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是李校长介绍的,无形中更添了几分可信。

高冷心里知道,这是他准备的礼物让李校长愿意帮他这一把。

有时候人情就是这样,高冷只是觉得第一次见李校长应该准备点礼物,给师者礼物是作为学生的本份,而李校长感动,居然在第一天的课堂上就单独点名让他露这个脸。

这个脸,可就贵了。

往小了说,他钩子村有块地皮,而且还没开工,班上的大佬们都知道了,这以后要谈合作,谈起来也方便,更何况很可能有人主动找上门来和他谈合作。

往大了说,这让帝国顶级的大佬们都注意到了他,在以后的班级活动的时候也会高看他几分,不要小看这高看几分,你眼巴巴地去找他们,跟他们高看你,和你平等地喝酒,是两码事。

“我只是一个记者,具体的不太清楚,但是在王聪的酒宴上和海尔的高层聊了几句,他告诉我海尔当年打入美国市场,用的就一个字‘巧’。”高冷落落大方地站起来,郎朗开口:“美国人喜欢用大型家电,这与他们的居住面积大有很大的关系,大厨房用大的洗碗机、大的冰箱、大的烧水器等等。海尔电器在质量和功能上,说实话,占不了先机。”

周围人点了点头。

你跟发达国家的电器去比质量比功能,确实很难。

“所以海尔在初入美国的时候,推广起来很有难度。”高冷继续说道:“后来,他们选中了一个角度破壁而入,这个角度就是‘小家电’。当时好多人都说美国人的习惯就是用大家电,你做小家电不是摆明了没市场吗?可海尔的角度则是:既然都在做大家电,没有人做小家电,那小家电就是个市场空白。”

的确如此,海尔打入美国市场,撬开美国客服的第一把刀就是小家电,微型家电。迷你冰箱、迷你洗衣机、迷你烧水器,一切白色厨具都迷你。而这些迷你的家电一下就被美国的低收入人群热捧。他们的房间面积小,而迷你的电器正好对了他们的胃口。

而中产阶级的家庭呢?

他们也买迷你的家电,比如说迷你洗衣机,专门买来给宝宝洗衣服。

“如今,海尔在国际市场上最为有名的当属小电器红酒冰箱了,海尔红酒冰箱占全球所有红酒冰箱的63%。”高冷口齿清晰地将自己所知道的整理归类说了出来,不过短短的五分钟就将海尔如何打入美国市场,那第一把刀说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