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汉冶萍(第2/2页)

接下来,只需要静静等待收获就可以了。

只要汉冶萍不是故意倒向日本人,那他很可能就会接受董鹏程等人的入股。一方面他们是中国人,而且还是最优秀的技术人员,另外一方面的话,亨特拉尔银行也将会给他们带去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未来十年间,无论汉冶萍生产多少钢铁,亨特拉尔财团都将全部吃下!

汉冶萍的失败,原因并不是独立的。

除了自身的管理、生产效率和资金的原因之外,这个时代中国缺乏容纳足够钢铁产能的工业也是重要的一点。不增加产能就无法降低成本,但是增加了产能之后生产出来的钢铁无处可去——哪怕只有区区几十万吨的钢铁,中国也没有消化它的市场。

所以想来想去,约翰找不到对方拒绝的理由。

有了充裕的资金,有了董鹏程以及后续更多的技术精英,再加上亨特拉尔财团的鼎力支持,约翰已经忍不住在畅想汉冶萍被自己控制,疯狂发展的那一天了!

而且如果证明了这个可能性,汉冶萍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

……

没有人能够准确的估计,这三天对未来中国工业的影响。

或许有人会说,几十个留学生,加上几百万美元的投资根本就不可能改变这个时代的中国工业。但是别忘了,这只是最早的第一批人和第一批资金而已。明年这个人数至少可以增长一倍,后年至少是四倍……

约翰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也绝对不会断绝。

可以说只要亨特拉尔财团的产业继续扩大,产生足够的盈利,约翰就能把这些支持继续坚持下去。何况回到国内的留学生们也不是光花钱,他们带着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机器,又有亨特拉尔银行这个巨无霸的支持,在中国还有谁是对手?可想而知,最多两三年之后,他们也将会为这个计划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回国的人越多,约翰能掌控的资源就越多,就能送更多人出国。

约翰现在的投入是大了一些,除了养活大批的留学生之外,还要给他们回国创业提供资金和技术。但是一旦等前面几批人真正成熟起来,自然就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到时候他就能彻底轻松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