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业余棋坛(第2/2页)

由于“应氏杯”是华人举办的,因此参赛的中国棋手比较多。从7月份开赛,大多数国家队成员都投入了“应氏杯”的备战中。平心而论,中国队夺冠的希望依然寄托在聂旋风身上。马小飞虽然在去年就战胜过日本超一流,不过在“天元战”中被刘大锤逆转后,显得有点“元气大伤”,水平停滞不前。他目前还在努力捅破属于他自己的那一层“窗户纸”。

“我什么时候才能参加世界大赛啊……”

看到其他国家队成员一副“热火朝天”的样子,说李小强没有一点羡慕是假的。水平进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后,李小强的心也大了。一个擂台赛的舞台,已经无法满足他的欲望。李小强心里清楚,按照自己目前的水平,真跑到世界比赛上面,那也就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冲击力也许有,争冠基本没有可能。现在最现实的想法,就是努力争取参加世界大赛的资格吧。李小强知道,哪怕就是参加世界大赛的资格,对于自己来说都是难度很大。起码要比韩国的李石佛大。就算自己目前的水平不会比他差,出线的难度都要比他大。

韩国围棋最顶尖的水平虽然不会比中国差,不过他们的“厚度”肯定不如中国。李小强想要出线的话,那就必须和中国“五虎将”他们竞争。在现在的韩国围棋界,刘昌赫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也只有曹燕子和徐奉洙有竞争力。

“现在也只能一步一步来了……”

李小强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李小强知道,水平进展到现在这个水平,以后再想突破就很艰难了。每前进一小步,可能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别人觉得自己很神奇,自己可不敢这样想。就拿自己在擂台赛上的“神奇表现”来说,其实世界棋坛有很多类型的例子,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

在很多棋手年轻的时候,一般都有那么一段时间表现非常好。例如李小强下一个对手武宫正树,他在二段的时候,就进过日本的“十杰战”,要知道,他们那个比赛可不是投票选出来的,他是扎扎实实在预选赛上打出来的。韩国的徐奉洙更厉害,二段的时候获得韩国的“名人”。他刚参加这个比赛的时候还是职业初段。就是凭借一股锐气,将当时的韩国霸主赵南哲前辈拉下马。并且获得名人的五连霸。被韩国棋迷称为“永远的徐名人”。

到了后世,同样有很多年轻棋手凭借一股锐气,在一段时间内取得非常好的成绩。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至于过后,每个人的情况就不同了。武宫和徐奉洙当然算是好的,昙花一现的棋手同样有很多。

就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前车”或者“后车之鉴”,李小强根本不敢放松。李小强最庆幸的是,由于自己的努力,已经帮自己争取到了很好的提升机会。所谓“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不仅在围棋上,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自己目前的情况,无论和前辈棋手相比还是和后辈棋手相比,自己各方面的外部条件都要优越很多。例如现在的常韧圣,他现在主要只能参加一些“限制级”的比赛。他在比赛中受到的锤炼肯定是不如自己的。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只能处在一个“追赶者”的地位。

“从今天开始,我就要为世界大赛的比赛资格而努力了!”

看到别人在准备世界大赛,李小强只好“眼不见心不烦”。反正围棋水平的提高是急不得的,急也没有用。在“晚报杯”进行期间。李小强倒是经常在这个业余赛场出没。出于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李小强很快就和全国各地的“绿林好汉”打成一片。

在首届“晚报杯”以前,全国各地的业余围棋交流得并不算很多。因此这次比赛算是大家的“摸底之战”。在这个时候中国的业余围棋界,其实也存在两个“流派”。一个是“学院派”,这些业余高手同样受过比较系统的专业训练。另外一个就是“茶馆派”,这些都是“茶馆围棋”走出来的业余高手。到了后世,这个界限才渐渐模糊。差不多都可以称得上是“学院派”。

“学院派”的重镇是申城,而“茶馆派”的龙头当然是四川。在前几届的“晚报杯”上,个人冠军比较分散,但是团体冠军就是他们两家轮流坐庄。

这一天,李小强又带着赵大宝准备去赛场转悠,老远就看到张志东在跟人家争得面红耳赤。李小强仔细看了一下,好像还就是申城棋手和四川棋手发生了争执。张大记者看见李小强走了过来,他顿时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救星:

“哈哈哈,大家都不用争了。没看见我们中国围棋的李大天才过来了吗?我们还是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

李小强朝那个地方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