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看棋高三段(第2/2页)

当然,由于那几天里,李小强在网上操练的时间有点多,他下了很多盘棋,对手也都是9D。他实在猜不到,有哪盘棋是这位职业朋友下的。最后还是这位职业棋手自己说出来:

在某某时候,我用了谁谁谁的马甲,在那盘棋中,最后我亮出一个手筋闷杀了你一块棋……

说实话,当李小强刚听到朋友这样说的时候。他其实是不相信的。他不仅不相信,他其实还有一点沾沾自喜。因为在那盘棋中,自己除了没有看到最后的那个手段之外,好像在其他地方,自己下得都不错,并没有感受到对手的多大压力。他甚至认为自己当时输得有点冤。

这就是李小强沾沾自喜的原因,大家可以想想,假设有那么一位对手,他的水平本来比自己高很多,可是现在,他需要依靠“偷袭”才能够赢自己了,那是不是说明自己的水平已经和他差不多了呢?那是不是说明自己的水平有进步了呢?

后来李小强反省。自己当时的感觉其实是错的。说到底,还有因为“看棋高3段”的定律在起作用。自己在下棋的时候,还是以为对面坐了一个“面9”呢,因此感觉他的招法都平平常常,水平可能还不如自己。最后还把自己的输棋,归结到“运气”问题。

“哈哈哈,小强分析得不错。我们在研究棋谱的时候,确实可能存在‘看棋高3段’的现象。这样一来,很可能就会在无意中把别人看低了。最后影响到结论的客观性。”

“没错,要验证‘看棋高3段’的观点。其实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观看自己的棋谱。我说张大记者,你不要在那里笑,你可以自己去看看。你只要看了自己的棋谱,你就会觉得自己的棋下得惨不忍睹。那完全就不是一位业余6段该下的棋。你不信的话可以自己去试一试。”

“好吧,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后会注意的。那么我想问一下小强,我们做这样一个研究,总要有一个评判标准吧?我们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方老说得不错,我们研究人家的棋,肯定需要给出自己的标准。对于这个问题,我其实也思考过很长时间。大家来合计合计,看看我的这几条标准,是不是比较客观和公平……”

说完这句话后,李小强双目炯炯有神的看着方老。他准备继续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