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奇葩玉器(第2/2页)

那会是谁?民间艺人闹着玩?开玩笑,那可是要满门抄斩的!

用鉴灵牌鉴定了一下,只说是清康熙年间,制器的也是一无名之辈。李逸看了一下收货鉴定师写的鉴定,说疑是朱三太子所用。朱三太子是谁?

手机百度一下,李逸感觉有点明白了。

朱三太子名叫朱慈焕,是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第五子。李自成攻破京城后,朱慈焕隐姓埋名,先后多处安身。虽然其本人并无复明逆反之意,但有很多人借着拥立他的名号从事逆反活动,朱三太子在当时就是造反的一种旗号。

这么说倒还真是有这种可能,想那些造反的粗陋之辈,估计也就配用这种粗陋不堪的杯子……看看时间,又看看其他几人还都在忙碌,李逸决定晚饭的时候再问问他们,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说法。

再说了,还剩那么多件,说不定还能发现什么奇葩的东西,到时候一块提出来,也能节省他们不少时间。

果然,当玉器快要看完的时候,他又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东西,一件商周时期的玉跪人。

夏与商早期的玉器比较少,到了晚商,玉器才有了迅猛的发展,这其中,殷墟妇好墓所出土的玉器最有代表性。

妇好是商王武丁比较宠爱的一个妃子,在妇好墓一共出土了5个跪人,其中3个是玉质的。

那3个玉跪人都是圆雕,人物外貌的眼部非常夸张,呈“臣”字形,大鼻子和猿猴般稍稍前凸的嘴也非常的显眼。就整件玉雕来看,造型呆板僵硬,线条、玉质看起来都比较差,更不符合现在的审美,如果不懂得这东西,看起来就会觉得很假。

不过夏商周的玉器基本上都是这种模样,一是因为当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另一个则恐怕是因为文明的发展导致对事物的认知不同,这方面,一些史前文物给人的感觉更加强烈。

玉跪人的谐音“遇贵人”非常吉利,在当时应该很流行,这一点从妇好墓的出土就能看出来,一共755件玉器中就有3件玉跪人。

可这件收上来的玉跪人就不太一样了,虽然看起来也颇为古拙,但是那种刻意为之的痕迹颇为明显,造型也更为精致圆润,很明显是件仿品。

仿品也收?还是鉴定师打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