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真正的元宝山(第2/2页)

第一件是一件锈迹斑斑的青铜戈头,长度约22厘米,锋刃的宽度约为4厘米。

青铜兵器是古代青铜器收藏中的一大门类,其中青铜戈作为青铜时代最主要的武器之一,不但量大,而且根据时代的不同,其戈头也有不同的制式。

这件青铜戈头,不但有援(锋刃)、内(戈尾横向伸出的部分)、阑(内和援之间的凸起部分),还有一部分,称之为“胡”。

“胡”是指由援向下转折延长的弧形部分,并不是每个朝代的戈头都有。因此只是根据这一个特征,李逸差不多就能推断出这件戈头多半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武器。

对比了记忆中的几个关键特征,他判断,这件青铜戈头,应该是战国晚期秦国主用的兵器。

用鉴灵牌确定鉴定无误后,李逸将青铜戈头还给了曾星,

“这件确实是秦国早期时的青铜戈,而且品相不错,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曾星点点头,又从袋子里拿出来了一件羊皮卷,放到了桌子上。

“这件是和那个青铜戈一起收上来的,据货主说,是一个墓里出来的,只是上边画的东西实在是太抽象,正好几位都是书画大家,那就拜托大家帮我看看,这画的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听说这件居然是和青铜戈同一时代的产物,大家的兴趣一下就提了起来。青铜戈头虽然不错,但说句实在话,那玩意,随便哪个相关的博物馆里都能看到不少,而且锈迹斑斑的,不是真正喜欢的人,估计连碰都不想碰。

可是这件却不一样,这不但是一件罕见的羊皮卷,而且上边记载的东西还很可能和他们的专业有关,不好好看看,那就实在是太可惜了。

李逸在大家的注视下,小心翼翼的展开了羊皮卷,一看之下,忍不住愣了一下,随即回头看了看身后几人古怪的脸色,不由暗骂一句,你妹啊,你是那边派来的逗逼吗?

原来,这幅羊皮卷上画着的,竟是一个馒头模样的小山包,而在小山包的周围,同样用炭笔勾画出了两条像是河岸般的弧线,乍一看,竟和他刚刚完成的那幅大作——元宝山,有着几分相似!

怎么可能这么诡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