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大草原之旅(第2/2页)

关璐忍不住想出言阻止,被党爱国以眼神制止,气的扭头窗外,远处是一座突兀的平顶山,没有任何树木。

“好奇怪的山。”关璐说。

老林给他解释:“那是工程兵堆积的人造山,华北平原无险可守,总参就想办法自己造制高点,这样的人造山有几十座,通常山上会放一个装备130加农炮的炮兵营,用来压制方圆几十里内的敌军,实际上这只是一腔情愿,苏军的直升机可以轻松解决这些炮营。”

他的话引起了邻座几个空军干部的兴趣,一个人拿着烟过来分发,问他们是哪个单位的。

“保密部门。”党爱国很客气的打消了对方的攀谈期待。

旅途继续鼓噪乏味,直到抵达北京。

1969年的红色首都正处在暴风眼的中央,中苏战争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火车站广场上空荡荡的,只有几辆老式汽车孤零零的停着,旅客们鱼贯出战,穿越小组的成员们没有走远,直接去售票处购买前往乌兰察布的火车票。

去内蒙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坐火车,早在九年前北京就开通了到乌兰巴托和莫斯科的国际列车,虽然中苏关系紧张,火车还没有停驶,党爱国凭借北京军区司令部开具的介绍信,顺利买到了六张车票,而且还是软卧。

这次穿越的时间卡的很准,国际列车今晚出发,党爱国严格命令组员们不许节外生枝,所有人留在候车室不许出去乱逛,难熬的八个小时过去了,他们再次登车,目的地内蒙古。

国际列车的硬件设施明显优于普通列车,软卧车厢更加高档,而且没人打扰,社会主义国家的等级制度更加森严,有资格坐软卧的至少是地市级领导或者同级别军队干部,乘务员巴结还来不及岂会打扰。

列车广播正在播送越南主席胡伯伯和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此时胡志明已经去世,全球共产国家的领导人正奔赴河内祭奠,历史正按照轨道滚滚前进,岔道口就在前方。

黎明时分,列车抵达乌兰察布站,六名军人下了火车,站在寒冷的晨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