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跨越千年(第2/2页)

“使得。”党爱国道。

近江小县城最大的酒楼其实也没多少花样,整个菜谱不过十来个菜,主要是江里的鱼虾,鸭子肉,茼蒿、咸鸭蛋等,酒是江南自酿的糯米酒,酸甜适中,和饮料差不多。

唱曲的小娘子身材婀娜,个子不足一米五,咿咿呀呀的唱着,旁边坐着个老者弹着琵琶,听着一千年前的乐曲,尝着一千年前的米酒,虽然酒精度极低,大家也都有些微醺了。

用完了酒饭,党爱国结账,一共是二百文,他拿出一块银饼来丢给跑堂的,这块银饼足有五两重,赶得上五千铜钱了,店家找不开,掌柜账房齐上阵,用剪银子的大剪刀铰开银饼,上天平秤了,收下一小块,又找给他们半吊铜钱。

党爱国看了看铜钱上的铭文,竟然是太平兴国,他大惊,乡下老农的信息太过蔽塞,后唐已经亡国许久了,现在是北宋初年,太平兴国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再问跑堂的,确定今年是太平兴国三年,也就是说误差缩小到了六年,更重要的是,北宋初年天下承平,没有战乱,路上会少许多麻烦。

得知这个好消息,大家都很开心,党爱国邀请酒店掌柜共饮,请求他的帮助,如何才能最便捷的前往东京卞梁。

“自然是买舟北上。”掌柜的虽然是个商人,但地理知识颇为丰富,“江淮河汴互通,由淮入泗,由泗入汴,十余日水路可达东京。”

党爱国取出两枚银锭:“可否帮在下租一条船?”

掌柜的见钱眼开,满口答应。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众人心情大好,又要了一坛好酒,此时天色已晚,酒店掌灯,正所谓添酒回灯重开宴,等他们喝完,掌柜的也联系好了船家,是一艘十丈长的客船,宽敞舒适,古代走水路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日夜可行,不用鞍马劳顿,这也是统治者总是热衷于大修运河的动机所在,运粮运兵,成本比陆路要少得多,效率也要高得多。

事不宜迟,穿越小组登船出发,目的地——北宋首都东京卞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