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蒸汽时代(第2/2页)

陈宜中还在畅想之中,第二炮又响了,原来这门炮还是子母结构,炮身后部是活动的,有分解式弹仓,每个弹仓都是统一规格,装有一枚八斤重的圆球形铸铁炮弹,以及一个用布包装着的优化配方的发射药,只要弹仓供应的上,战斗射速可以高达每分钟二十发。

一干官员瞠目结舌,哑口无言,党爱国还嫌他们受到的惊吓不够,介绍道:“这种八斤镇国大将军炮是陆战用的小炮,海战用的是口径更大的镇国公型大炮,可以打五百丈远,用开花弹的话,一炮下去,能歼灭一个列队整齐的蒙古千人队。”

众人点头如捣蒜,都露出崇拜敬仰的神色,就连吕御史也收敛了气焰,虚心听讲。

“工部正在建造新的战舰,一艘战舰,能装这样的炮三百门。”党爱国依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的战舰叫战列舰,小一点的装二百门炮,叫巡洋舰,还有一种船,可以在海中潜行,名曰潜艇,可以从海口进入内河,一直开到蒙古人的眼皮底下。”

有人发问,潜艇没有露在外面的风帆,如何前进。

“用电,电池,你们不懂的。”党爱国道。

这些发成果都是他一手建造的,江东大学历史学教授的本事其实不在写论文,而在钻研各个朝代的穿越与种田术,党爱国用了十年时间研究穿越者如何在古代迅速建立蒸汽文明,这是一个系统繁杂的过程,欧洲人用了数百年的时间才完成,党爱国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初步完成了蒸汽机、钢铁厂和兵工厂的建造,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首先他有大宋朝廷的全力支持,民间的铁匠,军队中制造盔甲兵器的匠人,以及大批的民壮全都无偿调拨使用,只需一天管两顿占城稻做的干饭即可,他先建造的是烧制红砖的轮窑,有了快速生产的红砖红瓦,优先建设炼钢炉。

宋代已经有成熟的炼铁技术,也能炼制比较优良的钢,但效率不高,能耗极大,党爱国建的是十九世纪才发明出的转炉,炼一炉钢只需要半个时辰,而且是脱磷脱氧的优质高碳钢。

炼钢用的煤炭来自于流求北部的煤矿,铁矿石来自山里的铁矿,台湾的煤铁资源都不够丰富,但对大宋行朝来说已经足够,每天都有船只从北部开来,运来一船船煤炭,每天都有大量的铜铁矿石从山里靠肩挑人扛运出来,送入军器所的炼钢炉。

有了煤,就能练出焦炭和煤气,有了焦炭就能炼钢,有了钢,就能拉出钢丝,有了钢丝就能编织锁子甲,当然锁子甲只是副产品,拉丝机更大的用场是拉制铜丝,用来绕发电机的线圈,用来做通讯电缆;而钢材的作用也不止是生产铠甲兵器,更多的板材源源不断的送往港口的造船厂,用以建造铁甲兵舰。

或许留在这个时代也不错,统一全球不在话下,这是党爱国偶尔浮在心头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