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大智慧的初始形态(第2/2页)

练呈如开口道:“通晓大道之人,首先阐明自然的规律而后才是道德,道德已经阐明而后才是仁义,仁义已经阐明而后才是职守,职守已经明确而后才是事物的外形和称谓。”

“外形和称谓已经明确了而后才是依其才而任其职,依才任职已经明确而后才是恕免或废除,恕免或废除已经明确而后才是是非,是非明确而后才是赏罚。”

“赏罚明确因而愚钝与聪颖的人都能相处合宜,尊贵和卑贱的人也都能各安其位,仁慈贤能和不良的人也才能都袭用真情。讲到这里,知道我早先讲过的深思谋略只是小道的具体原因了吗?”

“这是因为只有利用此类真情来侍奉帝王,养育百姓,管理万物,修养自身才是最符合道义的本源,智谋不宜用,必定归依自然,这就叫做天下太平,也就是治理天下的最高境界。”

“所以我的一些智慧与谋略只适用于防御与探知,属于小道,不能荣登大堂的低微之作。”

刘君怀摇了摇头,“我对与前辈的某些观点不敢苟同!谋略不能讲只是小道,它实际上是大智慧的一种衍生或者演化,是一种大智慧的初始形态!众所周知修道界是一个强者为尊的残酷世界,在敌我势力高低差距巨大情形之下,一味的锋芒毕露,逞强好胜是莽夫行为,根本于事无补。”

“这个时候就需要缜密的超然智慧来捭阖纵横,也就是开合有道、张驰有度的布阵施法般的计算周详,捭阖之术是世间万物运转的根本,尤其对敌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晚辈觉得前辈有些矫枉过正了!”

练呈如思虑了良久,紧皱的眉头才渐渐舒缓,一抹笑意略过,他的眼眸闪过了一缕精光。

“君怀,你此话有理!老朽的确有些矫枉过正!想那大道的无为境界又有几人能够通达?在那之前的一切危如累卵之势都需要智慧的运作周旋,本欲给你解读迷惑,却不料想你首先给了我当头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