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8章 佛缘与教化(第2/3页)

佛家一向淡泊名利场传统,与不问世事行事准则,即便是在神界看来无比重甚应劫者身份,在寻常僧人眼中,反倒不如刘君怀所贡献出,一部功德无量功法更为紧要。

越来越多清凉寺门下弟子,愈加深刻感受到功德无量功法所带来好处,于他们讲来,没有什么比自身修为提升更重要事情。

但清凉寺一众高僧,却是深知魔族巨大隐患存在,灭世大劫阴影,早已在各人心头笼罩已久。

听闻刘君怀试图解释吞噬灵魂力原因,诠济法师摇头笑道:“三千世界菩提在,百丈红尘也悟空。凶甚恶极违背伦常,却仍属三千世界其中一道,细细剖解,也就一如红尘诱惑,尘俗纠缠,多余欲望。”

“生命总是以轮回诠释另一种永恒,世间万物皆空,看透看淡红尘世事,心才能安定,也是一种境界。无心行善乃真善,刻意为恶乃大恶,并非都是利益与冲动使然。”

“正如魔性所具有邪恶秉性,实乃天性如此,行将更邪恶事物反噬魔性,只要执著之心始终把持,便是天意与上天诸佛也能感知!不为众相所迷,不为烦绪所蛊,保持清醒平和心境,深入而简出,方能抚平尘绪种种!”

一旁有高僧,低声向刘君怀解读诠济法师前日所讲,令他心内更是由生敬佩,法师看待事物根由之透彻,已然不受丝毫诸般驳杂表象影响。

不理会他坐下有何小动作,诠济法师接言道,“简化生活,简化心灵。当然,也不必大彻大悟遁入空门,乃至觉悟成佛,只要禅悟人生的道理就好。尽可能把心归于本真,归于平静,归于简单。”

“让心变得空灵,寂静,淡泊,安宁,淡到若有若无,浅到清纯见底。都说指缝太宽,时光太瘦,万物本就残缺又矛盾,就像明媚与伤痛之花开并蒂。我们终不是菩提下闭目之佛,能淡然把自己摒与世俗之外,去参透生命禅意。”

“禅,不是善男信女,烧香拜佛;不是青灯黄卷,去发成僧;不是清高自傲,虚无飘渺;不是断情绝欲,漠然人性。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与思考方式。与心灵和生命理性对话。修心,而后修行。”

他一番言论,仿似不是在向刘君怀作何禅解,而是在喃喃自语心内所悟。

他眼神淡泊清明,宁静致远,世间事,人生情,看开随意,看淡无虑。

只见其捻指而坐,任由无边思绪在指尖流溢,挥洒出朵朵心莲,化作满堂佛义随意铺叙。

金意佛光隐晦,生涩梵文缭泛其间,梵文浮动出金色佛光摇曳,渐做金灿灿光芒一片。

诠济法师周身渐现一股佛宗高僧才有气质,慈悲,和蔼,能让人感到平静。

隐约佛音吟诵,令在场中人身心无限接近佛光,贴近至善,融入功德,那一刻整个身心仿佛都在渐渐虚化。

不料想诠济法师垂目忽睁,于一瞬间便打破佛光挥洒势态,突兀出言笑道:“因他人感悟一时沉浸,恍似感知颇多,实则更多个人理会并不能深彻心扉。待稍后自寻一地,再行细细寻闻,若还有感知,方为最真实心境获及!”

众人里,也仅有刘君怀不曾瞬间深浸其中,毕竟方才那等金意佛光,乃是出自于功德无量功法所衍化。

他本身所具有金意佛光理解,早就超过那等佛义所涵括,即使其中掺杂诠济法师数万年深刻佛义理解,其内教化之意早已被刘君怀摒除,自然不会对他心境这般轻易渗入。

便是感知刘君怀心境未有半点波起,才使得诠济法师及时终止此等潜在教化目的。

他自然不会对刘君怀有任何不利之念,只是如此妖孽般存在,且与佛缘有巨大良善交集,将刘君怀渡入佛家,为诠济法师最为企盼之事。

怎奈得之前数番诲教,已不能动摇刘君怀丁点道心把持,今日里略作试探,其结果一如往常,也就立时令他绝了此种教化拉拢。

心中有佛即与佛有缘,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与众生共成佛道。

佛缘也是一种机缘,刘君怀所拥有多种佛家至高事物,本就具备愿与佛有缘之念,再行强加教化意念,说不得便要影响到刘君怀本具有佛性。

佛教根本理念就无神论,否认世界存在一个法力无边之神,主宰人命运的只能是人自己。

既然他一心想要渡化之人,心已有所属,悉心维系其人佛性不缺失方为主要,太过于执着外在因果,反而会迷失其佛义本旨。

此时刘君怀视线,与诠济法师探视过来眼神交会,相视而笑,尽在不言中。

刘君怀对于诠济法师心理极为了悟,佛家至高理念主导着法师人生之路,行智慧之事是佛缘;上所施、下所教,教行于上,化成于下,也是佛缘。

教化从来有原委,指开大道明如电,亦为佛教中人职责所在。

佛是心灵所打造幻象,一如道家所尊崇神袛,虽其本质认知有截然相异,但借喻根由大体相当。

既然道心不泯,自己就深刻表达意志不会被转移决心,对于诠济法师而言,也未尝不是另番拒绝。

诠济法师之所以,对刘君怀恩师乐圣仙师这般看重,原因之一便是他那种佛道两教精义探寻能力。

法师修为虽高,对此等探讨却是极少,他有心深入探究,自侧面已然表明心内认同道家精义中不朽部分。

相比寻常一心向佛之人,佛道之争心理根深蒂固,虽属宗教冲突,然二者之兴替,皆不离两教至强者心内之爱恶亲仇。

难得有诠济法师这位现任佛教领袖,集古今佛道论衡而有心取精用宏,博之所长,补齐其短。

视其殊途同归,方为现如今崭新修行理念,而非强设藩篱,刻意彰显对方所不及。

因而刘君怀心内对待诠济法师,尊崇多于敬畏,了解其人本心,对于此人针对与自己诸多教化心理,也能坦然理解。

方才那相视一笑,便是二人间心念有所通达之下,心内自有半点芥蒂生得。

人之烦恼根本就是贪嗔痴所构建,为了熄灭贪嗔痴,佛家讲究勤修戒定慧,这便是有所求。

在道家看来,有所求就是执念,而有执念就无法修道。

也正因二人均理会,贪嗔痴乃何等切实存在,未有心结产生,也就在情理之中。

因而诠济法师话题一转,便导向此时神界局势:“君怀,前几日有玄羽旗相关人等前来,细述神界未来所要面对种种境遇,其中与你相关占得大部。如今你修为又是大涨,教我心内唯一忧念也立时平缓。”

“只是你前日里所遭遇半路阻杀,显然为魔族策划已久之事,接下来你所要面对危及之事,只会愈加频繁,也愈加凶甚!尤其你以一人之力,力战二百余名神皇以上修为者,只会令对方关注程度无限提升,不排除他们会遣派半圣前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