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青山看遍,人间私语如雷(第3/3页)

说话时这老道清河,手舞足蹈,俩眼又目视南方,眼光穿过山谷望向远处的天地,显得志向十分远大。

正当他有些忘乎所以之时,却又听少年诧异问话:

“咦?老道那又是啥?”

原来正是醒言无意中顺着老道目光向南望去,却见那瀑布附近有块一人多高的白石,光洁的石面上写着三个红赭粉嵌成的大字:

“思过崖”。

笔力颇为雄壮奇拔。这倒没啥出奇,只是那石碑旁边,却有位书生正在摆摊卖画。画摊左右,各挑着一副布联,上面各写着一句话:

静坐常思己过;

一日三省吾身。

在他面前的小木桌上,纸笔碗碟俱全,还用卵石镇纸压着一叠洁白的画纸。

“此地怎会有画匠摆摊?”

听得醒言疑问,清河一笑告诉他:

“醒言你是说那位李书呆?他啊,也是饶州城人,从小一心读书,只想取个功名。只是他为人有些迂腐,读书也不开窍,积年累月也没读出多少出息,却把家底败光,一贫如洗,弄得他糟糠之妻,要快将他这结发相公休弃。老道在城中云游,看到他可怜,又知他丹青还不错,便请他来这思过崖石碑旁给人画肖像,也能赚上俩钱,好歹能养活妻儿。”

“哦,原来如此!”

醒言原本也有过没钱的时候,听了清河之言,正是感同身受,感叹几声。

这二人正说话时,便见那位正在看书的李书呆已有生意上门;一位衣冠楚楚的书生跟友朋酬答完毕,便站起身来,摇摇摆摆踱过去,叫了声“李兄”,便挺胸叠肚立在那块思过石碑旁,请李书呆给他画像。

“怎么样?要不要也去画一张?李书呆画工还是不错的。”

清河老道见醒言呆呆看着那边,还以为他眼热,便拍着胸脯保证:

“我跟画摊主人熟,你若想照顾他生意,我替你说说,管保能打个八折!”

只是,清河老道极为热络的替那位书呆子招揽生意,醒言却彷佛全没听见他说话,仍是怔怔出神,直到清河老头拿手在他眼前晃了晃,方才如梦初醒。

“奇怪——”

神色恢复正常的少年突然冒出这句没头没脑的话,然后便跟清河说道:

“我说老道,依我在罗浮山上清宫当了一年多的闲差,对那掌门真人灵虚子的为人也颇为了解。依我看来,你这副脾性,正该对他胃口,怎么当年又会被他赶下山来,只来这僻远市集中当个跑腿的道人?”

“这个嘛……”

清河老道闻言,正要辩解,却听少年继续说道:

“还有,老道你当年传我的那炼神化虚之法,起初我只以为是你在耍玩,拿瞎话儿诳我——但这两年多来,我这当年的市井小哥儿,读经多了,见识广了,觉得那炼神化虚短短的两篇,实是博大精深,隐隐竟含天地至理——”

说到此处,醒言转过身来,一双乌黑明亮的眼睛紧紧盯着老道那张嬉皮笑脸,认真问道:

“老道,醒言跟你相识这么多年,现在又同列上清门墙,这两年多来,你也渐渐得了掌门谅解,独自执掌这诺大一座山场,所以我想问,清河真人——”

说到这儿醒言已换了称呼,郑重问道:

“到得今日,真人您能否告诉我此事的来龙去脉?”

“这……”

见他如此认真发问,老道清河也敛去一脸嘻笑。熟视醒言半晌,又沉默片刻之后,清河忽然就像松了口气,开口说道:

“也好,到今日,此事也该让你知晓。你且随我来。”

说得一声,清河便转身而行,在前面袍带飘摇,重又朝刚才的观景石台登去。

等两人重又到了观景台上,老道清河便伫立在石台最南边缘,一时并未说话。于是立在观景台上的少年身边,似乎只剩下天声人语,鸟鸣猿啼。

此刻,老道清河两眼盯着南边山屏中透进的清亮天光,神色悠然,彷佛已陷进久远悠长的回忆。沉思之时,偶有一缕山风吹来,到了清河身前,便被他伸出手去,约略一旋,那绺桀骜不驯的浩荡山风,便忽然变得乖巧温柔,在他指间旋转成柔弱的风息,然后被轻轻一拨,发放回白水青山中去。

此际此时,老道清河表面似乎依然是那个恬淡无忌的老头,但站在他身后,看他那宽袍大袖被山风鼓荡飘扬,醒言便清楚的感觉到,此刻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人,已好像和前一刻完全不一样。

似乎,这老道掩藏半生的另一面,直到此刻才完全展示在自己的面前。

又过了一会儿,那清河才彷佛从悠久的回忆中清醒过来,回转身形,对着一直静待的少年清声说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醒言你可知这几句话从哪本典籍中来?”

“《道德经》!呃……”

清河诵出的这几句话,醒言当然熟得不能再熟。自小在书塾中便读过,那灵虚掌门又曾告诉他,那上清绝术“天地往生劫”,也要从《道德经》中悟得。如此一来,这本道家经典他更是倒背如流。只是,见清河这样问出,脱口回答后,醒言却反而有些迟疑起来:

“清河为什么要问这个?这问题真这么简单么?”

正在犹疑时,却见清河点点头,说道:

“不错,这正是我三清教主所著《道德经》中头一句话。只是,在这经书中,还有这么几句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三清教主说,我等凡人,若想要修得自然天道,便要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只是醒言你可知道,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究竟该如何才能去法地、法天、法道,乃至法自然?”

“这个……弟子不知。”

此时那悠然说话的老道士,淡然言语间却似有一股说不出的气势,以至于原本相熟的少年,不自觉便用了门中敬语。只是刚刚回答,却见那道人淡淡一笑,然后口吐数言——于是那番惊世骇俗、前所未闻的话语,便在山风中悠然传来:

“不,醒言,其实你已经知道了。”

“你手中那炼神化虚二篇,正是当年三清教主传下的天地自然之法。若能修成,你便可窥得天地之理,自然之道,便可无药而可长生……”

说到此处,老道那缕追随风尾传入少年耳中的话语,虽然依旧恬淡轻悠,但听在少年耳中,已变得有如九天雷鸣:

“唉,这坊间传刻,妇孺皆知的《道德经》,原本便该叫《道德法经》才对……”

“呀……”

倏忽间,少年忽觉得眼前重叠的青山,忽然间活动起来,和老道人那平淡的笑容一起,化身成汹涌奔腾的万马,一齐朝自己眼前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