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1章 缓兵之计(第2/2页)

经过与辛评、张肃等人商议,曹操决定撤八濛山之围,退守宕渠,然后与黄忠议降。

受此重创,冯鸾等人不愿再战,却不反对议降。既然是议降,自然抱团的人越多越好,有蜀王出面议降,比他们直接向黄忠投降更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因此,他们不仅不反对曹操的这个方案,反而积极支持。不仅自己支持,还主动建议联合其他县的世家,一起和黄忠谈判。

人越多,议价能力越强。

曹操正中下怀。对这些大族的心思,他一清二楚。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放弃的。如果他坚持继续进攻,冯鸾等人很可能立刻就翻脸,暗中和黄忠串通,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反戈一击。他主动提出议降,冯鸾等人反而不希望他投降得太快,否则他们的利益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议降毕竟只是议,而不是降。如果黄忠无法满足他们的条件,冯鸾等人很可能会恼羞成怒,反而主动要求作战。如此一来,他就可以安然渡过这段时间,是战是降,看情况再定。

对峙大半个月,恶战两日,曹操虽然用尽心机,却没能攻克八濛山,反而损失折将,只得退守宕渠。

得知徐晃大胜,曹操撤兵,黄忠也停止了对滚龙坡的进攻。史涣、张任守得很稳,攻击滚龙坡的行动并不顺利。既然徐晃之围已解,他也就不必急于一时了。

很快,曹操的使者来到黄忠面前。

徐晃占据了八濛山,并且重创了曹操率领的主力,取得了不小的胜利。可是整个形势并没有因此逆转,曹操依然控制着宕渠,控制着巴西郡。除非攻克宕渠,黄忠无法真正在巴西郡立足。

宣汉一县户口有限,供养不起他的几万大军,还要依赖汉中方向的支援。物资从襄阳运来,翻越大巴山,消耗惊人,注定无法长久。摆在黄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迅速击败曹操,攻占整个巴西,以巴西的钱粮供养大军。要么留下一部分人马,主力撤回西城。

此时此刻,曹操派人议降,对他来说也是一个解决之道,至少要比主力撤回西城来得有意义。就算他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他也无权拒绝,必须上奏天子,请天子定夺。

他能做的,只是在圣旨到达之前,尽一切可能的寻找战机。如果能彻底击败曹操,夺取巴西,无疑是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