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无眠夜,刈麦景(第2/2页)

而且人家香山居士怎么说也是一代官吏,拿的是自己的俸禄。而他林宇却是什么也不做,只靠祖荫庇护,才衣食无忧。

现在他才算知道,自己和京城那些不学无术,整日就知道欺男霸女的纨绔子弟,在下层贫苦人民眼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

从来就没有在农田里劳作过的林宇,不顾老村长他们的劝说,执意也要和他们一起,下田收割这金灿灿的麦子。一来他是不想搞特殊化,滥用自己的特权。二来就是他也想真正体验一下,下层百姓的辛勤劳动生活。

每次当林宇在农田之中累的筋疲力尽的时候,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香山居士的那首《观刈麦》,现在他所经历的场景,和诗的所描述的几乎是完全一样。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庆幸的是这里是桃源谷,是不受剥削和压迫的世外桃源,没有沉重的徭役赋税,更没有那些黑心官僚和地主的压迫。不然的话也会像香山居士在诗中所言一样:“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这样的场景,桃源谷里虽然没有。不过林宇心里很清楚,在外面的世界,这样的悲剧,几乎是随处可见。而且每天都在上演着像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般惨绝人寰的悲剧。(注一)经历了这半个月在农田里的辛勤劳作,林宇才算明白,为什么古圣贤老子要提出建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样小国寡民的社会。(注二)不管怎么说,桃源谷的百姓都是幸运的。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实现了古圣贤老子的理想,找到了桃源谷这样一处人间福地。不受官僚和地主的剥削压迫,成为了脚下土地的真正主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然而殊不知,桃源谷这样安居乐业的幸福日子,已经快要走到了尽头。就在林宇和桃源谷百姓,都沉浸在大获丰收的幸福喜悦中时,真正的危险,就像是蛰伏在黑夜的幽灵一般,正在悄悄的朝他们靠近……

……

注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诗圣杜甫(唐)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注二: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出自:《老子 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