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不义之战(第2/2页)

再继续打下去,郑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缓过来回血。

尤其是还有宋国掺和,郑国高层的底气足还是足的,但没有那么足。

秋收前后,少了大量敌占区的粮田产出,这让郑国补给前线的时候,都是精打细算。

所以能开源节流的话,自然是很好的。

周天子准备搞楚国,合情合理还合法,然后周天子还要亲征,那就更不错了。

亲征问郑国这个伯舅借点兵……依然合情合理还合法。

不过周天子也不是白借,掏钱的。

知道郑国现在需要粮食,而周国除了粮食,还真没啥特产了。

双方一拍即合,自然是开开心心地合作起来。

周天子的粮食拿了一部分运往“洧水”,而郑国则是把一部分地方训练度不够高的部队,借给了周天子。

这些部队到了伊水就开始抢劫。

周天子好生呵斥之后,这才稍稍地收敛了一下。

周、郑合并,总计三万,加上后勤民夫、脚力,还有乱七八糟的役夫,浩浩荡荡地顺着伊水搞了一把。

目标虽然是楚国的疆土,但实际上周天子琢磨的,还是伊水两岸的土地。

尤其是虢略之地的伊水之戎,不过是前朝余孽,如今繁衍融合,早就成了野人。

此地村邑林立,市镇发达,换货贸易算是相当的频繁。

在这里,楚人、周人是可以乐乐呵呵交流的,买卖能做,朋友也能交。

不过对周天子来说,这就是绝佳的借口,这些“伊水之戎”,显然就是勾结楚人的奸细。

趁着楚国大乱,加上楚国北地军队都撤往方城西南,周、郑联军并没有遭遇多大的抵抗。

一是“伊水之戎”完全没实力抗衡正规军,二是楚军就算想要干涉,那也是有心无力。

最后,周天子的名分还是发挥了作用。

大军主要是威慑,实际上战斗力如何,周天子自己也清楚的很,洛京这些王师,就他妈的是垃圾,根本没战斗力。

连誓师出征,周天子自己那也是掏了一大笔钱出来,才能请动这些“大爷”。

而这些“大爷”,还真就是坦然接受,连声谢谢也是没有的。

没办法,誓师要钱,开拔要钱,扎营要钱,进军要钱,威慑要钱,开弓要钱……

连列阵都要钱,周国王师,是当真贯彻了自己的理念。

没钱玩尼玛呢!

“伊水之戎”也没打算抵抗,跟谁混不是混?

楚国人来了跟楚国人走,晋国人来了又送楚国人离开,反正谁都不得罪。

他们就是在山里、乡下搞点吃的,地里刨食么,能活着就挺好。

中原大地,他们又有屁个能力去干扰大国局势时代走向?

只能是随波逐流,到哪儿算哪儿。

现在周天子没有搞大屠杀,“伊水之戎”还觉得周天子挺讲究的。

按照传统,对周室来说,这算是开疆拓土,而且是没有“三公”干涉的开疆拓土,怎么看都是含金量挺高。

尽管也没怎么见血,但这不妨碍周天子认为这是武功显赫。

好在他脸皮也不够厚,没有大肆宣扬。

但周国大摇大摆地把力量投射到伊水上游,还真是没睡来说什么。

晋国家里有事儿,楚国家里也有事儿,连郑国家里,同样也有事儿。

赶巧了么,所以周天子很快乐。

只是快乐总是短暂的,在“伊水之戎”成为周天子的正式子民时候,从郑国借来的雇佣兵,突然就炸了锅,两天就跑了个精光。

从军官到小卒,一个影子都没了。

周天子一脸懵逼,召集了大臣,急急忙忙地询问:“郑人何故匆忙溃逃?”

能让周天子用“溃逃”二字来形容,也足以想象郑国雇佣兵的状态是多么的糟糕。

然后随军的大臣们这才禀报,他们好不容易打听来了消息,说是郑国遭到了突袭。

卫郑和谈之极,卫国都燃发难,瞒过了郑国和盟友宋国,直接攻破郑师中军。

郑国的主力部队,出现了大溃败,战场上的形式,发生了天和地的逆转。

郑国的东部国土,已经尽数被卫国掌握。

知道这个消息的郑国人,又怎么可能不急急忙忙地回家援助?

“卫人失信?!”

“正是!”

得到大臣这个认真的答案之后,周天子也是相当的感慨,这年头,打仗越来越不讲究了。

说好的要和谈,结果反手就是背刺,太不要脸了。

不过周天子又羡慕起卫国来,如果郑国大溃败,岂不是卫国要实力大增?

一时间,周天子突然有了个念头,连忙道:“即刻遣使前往卫国!”

他不傻,郑国这时候要是被搞一把狠的,周天子名分在这里,为何不从郑国身上,也勒索一点好处呢?

还是那句话,合情合理还合法,只要操作得当,根本没人说他干得有哪里不对。

此时在郑国的国都,郑城子已经有些焦头烂额,他先是向陈国派出了使者,然后又向晋国派出了使者,接着又遣使前往卫国部队,斥责卫国失信。

郑国在济水、睢水一带的巨大损失,短期内根本没办法补充回来。

因为卫国人显然也考虑到了之后可能在列强调停之下,自己会不得不把到手的土地吐出来一些。

所以卫国人攻克济水的郑国防线之后,直接就是掠夺政策。

尽可能地把郑国城邑人口都劫走。

此时的卫侯有着超乎想象的雄心壮志,他在河北地区,是打算通过增加人口来扩张,挤压戎狄的生存空间,将河北草原、草地,彻底改造成农田。

那些“三不管”的地区,只有狗蛮子。

但是面积广大不说,其实土地并不太糟,只要有足够的农具,完全可以通过堆人口来改造。

现在卫国有大量进口的铁器农具,又在战争中掠夺了足够的人口,剩下来要做的,就是让这些人口,老老实实地开荒种地。

至于说郑国的土地,突袭能偷来这么多,剩个三分之一,都是血赚。

眼见着卫国在郑国身上赚这么多,周天子又怎么可能不眼热?

管它是不是“义战”,开捞就完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