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铁血之阵 第六章 传人(第4/4页)

姚莲舟马上就拿起几上的笔墨,在纸上画出他心目中的兵器图:既有单刃刀的刚强,前端却又开成双刃的轻巧剑尖,刀剑合一,尽取两者之利。

「唔,这儿护手最好这样……」公孙清取过姚莲舟手中笔,将那兵刃的护手改成一个「卍」字双钩。「这向上的逆钩,可箝制敌人兵器,便于近身相抗时运用『太极』,那就更加无懈可击!」

姚莲舟猛地点头叫好,又忘形地说这兵刃的细节应如何打造,柄头如果造成环首可以有什么妙用……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愈讨论愈兴奋,竟为设计这「单背剑」谈了整整一夜,直至天色破晓都不察觉。

◇◇◇◇

姚莲舟二十五岁那年的某一天。

在最高级别的「星凝武场」上,姚莲舟以木剑,首次比试击败了比他年长十四岁的师兄叶辰渊。

许多同门都无法相信目击的事实:被他们背后称为「剑鬼」的叶师兄,其得意的双剑,被姚莲舟「太极剑」彻底破解。

这一幕公孙清也在看。然后他心里下了一个决定。

就在次天,他召集武当上下门人,宣布了两件事情:第一,武当派从此设「副掌门」之位,他并且一口气立了四名。

其他三人的名字,所有人都心中有数。但当公孙清说出「姚莲舟」时,他们还是不禁停住了呼吸。

——但也不得不服。

被师父叫到名字那一刻,姚莲舟只感全身血脉沸腾。从物移教的土窑,到今天成为武当派一人之下的副掌门。二十年的历程。很长,但也像是昨天的事。

二十年前师父说的话,他一直铭记。

——世上有的人,天生就要干非凡的事。

姚莲舟心里恨不得明天就率领「兵鸦道」下山,去挑战天下各大门派,为师父打一块「天下无敌」的招牌回来。

他已经能够想象,与师父同享光荣的情景。

正当「遇真宫」广场上众人都在热烈议论时,公孙清又宣布第二件更令他们吃惊的事情。这事公孙清其实已在心里计划了许久:

武当派设立「殿备」之制,任何一个弟子,随时都可以挑战副掌门之位;武当掌门也从此不再以挑选的方式传承,而是由副掌门以实力夺取。

——今后在武当派里,不论要获得别人任何的认同,都只有靠力量一途。

◇◇◇◇

同一夜,姚莲舟被师父传召进入「真仙殿」。

就像二十年前拜师那天一样,空荡荡的木板地道场里,就只有他们二人。

须发已半白的公孙清,依旧盘坐在真武像的底下。殿里被成排的烛光照得很亮。公孙清的脸容精神内敛,似乎恢复了昔日的气度。一身武当掌门白袍洁净如雪。

他身旁左右各放了一柄兵器:左边的武当长剑,正是他当年恶战物移教所用兵刃,封存多年未曾再用;右边那柄似剑非剑、似刀非刀,剑柄与剑鞘到处饰以白银云纹镂刻,护手成「卍」字反钩,柄首装了个圆环,就是他们师徒俩一夜的心血「单背剑」,已然铸造完成。

姚莲舟看见这柄剑,并无应有的兴奋之情。

因为他很清楚,师父召他前来是为了什么。

「从我教你的第一天就说过:我们武者绝不能欺骗自己。」

公孙清左手提起佩剑,拄在木板地上。

「我们都知道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武当派『天下无敌·称霸武林』的霸业,不会在我手上完成。」

姚莲舟的眼睛,已经湿润。

——自从能够克制身体的毛病以后,他都没有再哭过。

「武当派绝不会走回头路;而我无法接受,在这霸业旅程里,自己只当一个象征的空壳。我只能把这掌门的棒子交给另一个人。

「就算不是你,也将会是我另一个徒弟。然后你始终也要跟那个人来一次解决。你逃避不了。既然如此,我希望从我手中直接抢到这根棒子的人,是你。并且由你去完成我的野心。」

姚莲舟静静地流下两行泪水。

公孙清另一只手把「单背剑」抓起。

「来吧。我钟爱的弟子。」

他将「单背剑」朝姚莲舟抛过去。

那一夜,只有一个人能从「真仙殿」走出来。

从那夜开始,姚莲舟关闭起所有对人的感情。在武当山上,他没有再笑过。

大道阵剑堂讲义·其之三十一

武当开山祖师张三丰创「太极拳」之过程,按武当派内记载,乃是观看蛇鹤相斗得到启发,再结合道家养生功,独自开创「太极十三总势」;但根据外间的考究,在张三丰之前世上早就存在理法相近的内家武术,因不同支派而有「先天功」、「绵拳」等多个名称,最早甚至可追溯至唐代,张三丰的「太极」其实受过这些古代拳功的影响启发,并且集其大成——毕竟一种精妙武功,要在一时一地由一人独创,实在不大可能。

古代「先天功」其中一支,曾传到江南安徽泾县俞家,族内男丁代代习练,在地方上颇有盛名,其中以俞清慧、俞一诚武名最著。到明初时,「俞氏先天功」传至俞莲舟,他为人聪慧,相传十八岁即尽得家族真传。

俞莲舟其时与宋远桥、张松溪张翠山兄弟、殷利亨及莫谷声等武人相交,互相切磋研究了好一段时间;后来闻知武当山张三丰真人具有神妙绝艺,遂连同族弟俞岱岩共七人登山寻访,欲深造内家武术,结果在武当山洞窟觅得张真人所在。七人此后多次前去拜访受教,始得张真人收纳门下,这「七大弟子」成为了日后武当派武道之基石。

俞莲舟因天赋最高,尽得张三丰「太极」真传,成为武当派次代掌门。最初张三丰所创的「太极十三势」较古朴,各为单势练习,俞莲舟则根据「十三势」变化创造出更细致的拳招,如「单鞭」、「懒扎衣」、「摆莲」、「栽捶」、「云手」等,共三十七式四十二手,又将各式贯串,连绵不断地锻炼,故称「长拳」。武当「太极拳」至此才真正完成。

同时在「七大弟子」中,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因年轻时就精于刀剑,将「太极」之拳理应用于兵器上,又开展出「太极」兵械之术。

武当派传至公孙清时大加改革,将「太极拳」中的养生功法部分全部去除,「长拳三十七式」也被他筛选精简至廿二式,复加入新编较猛烈辛辣的四式,合共廿六式;且各式可自由连接变换,不拘于既定的套路,应用于打斗时变化更大,是继俞莲舟后的第二次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