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2/2页)

与其说袁安他们运气好,谭盛礼更相信是老秀才体谅敬重他们为子背井离乡的决心和魄力。

两人的字也是慢慢抄书练好的,书里的内容,两人懂得并不多,谭盛礼看着谭振兴年轻鲜活的面庞,问,“多久没给你们布置功课了?”

谭振兴算了算,很久了。

“就以此为题写篇策论吧。”

谭振兴:“……”殿试已过,无须这般严苛吧,但看谭盛礼不像说笑,恭敬答道,“是。”

袁安和朱政的经历不算坎坷,有贵人相助,他们是幸运的,比起两人,谭盛礼其实更好奇老秀才赴京赶考的心情,据袁安说,老秀才临终前交代无须送他回乡安葬,随意葬在京外的荒郊野岭即可,老秀才没到过京城,不知他眼里的‘荒山野岭’有多远,幸亏有廖逊相助,否则袁安和朱政怕是要走上好几日……

谭振兴他们的功课已经用不着谭盛礼多操心了,谭盛礼更关注国子监的情况,因为暗示过学生们他要选的书,这天到藏书阁,朱政告诉他很多学生来书阁看书,场面盛大,堪比早集,甚至好些人问他们是否了解书架的书……两人来国子监后,少有人正眼瞧他们,这次却彬彬有礼的行问候礼……

两人诚惶诚恐。

谭盛礼笑而不语,走向书架,随意抽了本书,问朱政,“可看过?”

朱政不懂谭盛礼的意思,有些脸红,看自然是看过的,国子监的很多书他们都看过,“看过,但不记得内容。”

朱政诚实回答。

谭盛礼翻了两页,微笑地说,“不知他们是否记得。”

国子监四季试的习俗已有上百年,书籍何其多,哪有学生记得住内容啊,何况封皮上只记载哪年哪季,太模糊了,谭盛礼连问了三遍,都没人站起来回答,谭盛礼翻开书,读了前几行,底下立马有好几个人举手,谭盛礼笑了笑,没有让他们起身回答,而是接着往下读,没有读文章,只读题目,又读了两行,举手的人更多了,待谭盛礼读完所有题目,几乎就剩下几个人没举手。

谭盛礼阖上书,问他们,“你们知道里边的内容吧。”

连续遭受几次打击的学生们倍受鼓舞,如小鸡啄米的点头,脸上尽是扬眉吐气的雀跃,谭盛礼随意点了两个人背诵书里的诗……

抑扬顿挫,字字不差。

谭盛礼问又问,“看了此书诸位有何感触?”

众人:“……”

此乃四季试的考卷,能有什么感触啊,祭酒大人问的好奇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