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长风远宦(第2/3页)

这片废墟又重新恢复了宁静,一块断壁之后无声无息地转出来一个修长的人影。

岳霆那双坚毅的眼眸,在黑暗中闪过了一丝寒芒。

………

沈君顾没有回寿安宫的大殿继续吃年夜饭,而是直接转回了西三所。

西三所里所有的修缮室都黑漆漆的没有人在,只有补书室的灯还亮着,沈君顾左右看了下,发现没人跟踪,便静悄悄地闪身而入。

夏葵正在灯下翻着书看,听到门帘的响动,立刻就站起身,低声问道:“怎么样?”

沈君顾也不瞒她,把和方少泽的对话都复述了一遍。

夏葵眨了眨那双杏眸,表情变得凌厉了起来,轻声呵斥道:“净是歪理邪说!这些珍宝怎么能随便拿出去?这是属于国家的东西,不是他们的私产!君顾!你还答应了他?不会晕了头了吧?”

“哎,你这丫头,怎么和傅叔一样的倔脾气?傅叔管着那些账本,开箱时至少要有三人同时在场,我一个人能翻了天啊我?打死我也拿不到啊!”沈君顾无奈地笑笑,“我们搞两个赝品过去,应付过去不就得了?你们真是不懂得变通。”

“哼!你说得倒是容易,我们用什么赝品能对付过去?”夏葵嘴硬地说道,虽然心底里也是认同了沈君顾的说法,但还是有些发愁,“要不我去跟我爹说说?让他想想办法?”

“这还真不能和傅叔说,做戏要做全套,你谁都不能说。”沈君顾认真地嘱咐道。

“好吧。”夏葵答应得不情不愿,其实还是不太放心沈君顾一个人扛这件事,“这么短的时间里,怎么搞出赝品来啊?玉器的雕琢和瓷器的烧制就不用想了......”

“字帖啊!傻丫头。”沈君顾怡然自得地笑笑道,“那姓方的,在国外待了那么多年,连字估计都认不全,还能认得了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怪不得你让我管孟伯伯要了一些他临摹的字帖。”夏葵冰雪聪明,一听就懂了。她口中的孟伯伯孟袁兴是孟谨言孟慎行兄弟俩的父亲,主攻的就是字帖修复,写得一手好字,几可以假乱真。夏葵从抽屉里翻出一摞宣纸,忧心忡忡地说道:“可是也没那么简单吧?”

“是没那么简单,但这不有我嘛!来,我看看孟伯伯这几年的笔力如何了?”沈君顾接过那摞宣纸,一张一张地翻了起来。“哎呦,孟伯伯最近临摹的王羲之不错啊。《丧乱帖》《孔侍中帖》《平安何如奉橘帖》《远宦帖》......”

孟袁兴一听夏葵要他的字贴是拿给沈君顾看的,给的都是他的得意之作。沈君顾翻了一遍,挑出来两张放在工作台上。

夏葵凑近了一看,好奇地问道:“这是《长风帖》和《远宦帖》,为什么选这两张啊?我觉得孟伯伯那张《平安三帖》写得更好,更有神韵呢!”

“哎呦我的夏小姐,这造假可没那么简单啊。那《平安三帖》上面不算题跋,光原帖上的印鉴就足足有四十九个,打死我也仿不了啊!再加上四个题跋...…啧!”沈君顾被夏葵的天真逗笑了。“而且这都是行书珍品,跟鬼画符似的,如果不跟原品对照,根本察觉不出来笔迹有误。再说这些王羲之的字帖,都不是原主的真迹,都是摹本。孟伯伯潜心多年临摹,些许区别,外行人根本看不出来的。”

夏葵被他挤兑得羞红了脸,气闷了片刻之后回嘴道:“那《长风帖》和《远宦帖》的印鉴你就都有吗?”

“《长风帖》因为短小,原帖上只有八个印鉴。倒是《远宦帖》有十九个,不过都不难。”沈君顾从屋角处搬来一个箱子,这是他进宫时带进来的,就放在了这里。

夏葵因为尊重他的隐私,没有打开来看,此时见他主动打开,看清楚里面的东西时,不禁一时目瞪口呆。

里面摆放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印章,而且青铜、犀角、象牙、玛瑙、玉石、寿山各种石材应有尽有。

“《长风帖》由赵构、虞谦、曹邦彦、王肯堂、虞大复、李宗孔、王顼龄、清内府递藏。”沈君顾准确地从箱子里把相应的印章一个个拿了出来,“宋之前均用铜章,间或有象牙、犀角的印章,明中期之后才有青田、寿山、昌化各石章、印材的不同,印鉴的痕迹也就有微妙的不同,所以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还有印泥也需要注意。宋之前均用水印,是水调的朱砂。而南宋之后,是用蜂蜜调的朱砂。元朝是油朱调艾,到乾隆时期才有八宝印泥。”沈君顾一边说,一边又从箱子里拿出几个相应的印泥盒。

“《远宦帖》的印鉴略多,但也不要紧。就因为印鉴比较多,所以可以鱼目混珠,只要几个关键的印鉴对就可以。这帖宋朝的时候曾入大观、宣和内府,有‘大观’ ‘宣和’诸印玺,后曾入金明昌内府,之后又经北燕张氏、贾似道之手。明时曾为秀水项元汴所藏,有‘项子京家珍藏’印,入清则由耿会侯、安岐所递藏。虽然之后入清内府,但并没有盖内府的收藏印,石渠宝笈之中也无著录,倒是省了好几个印鉴。”沈君顾相应地挑出一些印章之后,轻舒一口气,推了推眼镜道:“幸亏如此,‘乾隆御览之宝’的印章我还没刻好,我之前还想着不行就偷偷去借来真货盖一下。”

夏葵听得瞠目结舌,像是失去了说话的力量,用双手扶着工作台才能站稳。

因为王羲之的字帖是孟袁兴经常临摹的对象,沈君顾幼时也经常观之,在学习写字的时候也常去临摹,就是笔力远远不如孟袁兴罢了。毕竟行书讲究笔意洒脱,没有点阅历的人很难临摹其笔锋。沈君顾没有学会那笔体,但这两张字帖上面的印鉴大约在什么位置,都在脑海中记得一清二楚,甚至印泥的深浅颜色也都记得,分毫不差。

夏葵感觉自己也就是眨了个眼睛的工夫,沈君顾就已经拍拍手把印鉴都盖好了。夏葵好不容易找回了自己的声音,虚弱地提醒道:“可是......这纸不对吧……”

找个水盆来,能装下这两张字帖大小的。”沈君顾发话道。

夏葵浑浑噩噩地走出去,倒是没多久就端了个扁平的瓷盆进来,里面已经装好了清水。

沈君顾趁这个工夫,已经把两张字帖裱在了木板上,等印鉴完全干透之后,便把两张木板放进了瓷盆,用刷子开始慢慢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