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谁赞成?谁反对!(第2/2页)

“不过如果不丢安州,清川江之鸭绿江之间的失地还有收复的可能,若是丢了安州,那再无收复之可能。还会随意的被金人踏马而来,日夜活在惶恐当中。”

“你可知利害关系?能守则一步不退!”

魏承恩忽然想到了王禀守太原之事。

他将王禀守太原城的事和金福辙说了一遍。

两兄弟听到王禀守太原,十里土城,三千甲兵,守住了完颜宗翰五万大军数万辅军二百多天的时候,目瞪口呆!

那是人能做的到的事吗?

魏承恩非常沉重的对着金福辙说道:“安州之危,如同大宋太原之危!清川江到鸭绿江之领土,等同于大宋燕云路的重要。万不可掉以轻心。”

魏承恩盯着金福辙用力的说道:“大……嘶……呸……”

“高丽之安危!系于卿一身!莫让高丽王失望!”

魏承恩演技不是特别好,宇文虚中并没有培训过他,台词差点念错了。

如果不是为了不让金人跑到高丽山城里苟延残喘,他魏承恩才懒得管高丽的事。

“某明白!定当不辱使命!”金福辙本来听到王禀的事,就已经有些亢奋,再听到高丽国安危系于己身,已经激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若战事结束,不知大宋皇帝能不能派出官员和天兵驻扎?”

“高丽国内山头林立,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还请大宋官家怜悯啊。”金富轼小声的在魏承恩身边问道。

“此事从长计议,从长计议。”魏承恩打了个机锋,笑着说道。

金富轼和金福辙的父亲仰望汉学,是高丽典型的华风派,尊儒事中原王朝为首务。

妙清这类的在高丽国内被称为花郎徒。谋求称帝建元,建立帝国而不是王国。

显然,在金国和宋国两个强国面前,高丽国瑟瑟发抖,妙清这类的花郎徒,反而让高丽国的路走的有些窄了。

早日认了大宋做宗主国,现在大宋天兵都已经到安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