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2页)

但他什么也没问,反而有种“早该如此”的感觉……

上午九点,乔御把所有人叫到了一块。

“今天统一安排任务。”乔御坐在最上方,垂下眼眸,“虽然是两个实验室,但是如今我们都有相同的目标。所以今后每半个月开会一次,互相交流研究情况。”

就像是中餐厨师未必会做欧洲菜,实验室里也不会有面面俱到的研究员。

这种时候,学习和交流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要不然世界上也不至于天天都有学术讨论会。

“燕京大学的实验室这边,做造血干细胞再生能力关键蛋白的研究。洛杉矶大学去年发表了论文,说发现了一种叫GPI-80的表面蛋白可能对人类发育过程中造血干细胞的自我复制有促进作用,我需要你们根据标记HSC(造血干细胞)发育和PSC分化的不同阶段。”

“寻安生物制药这边,负责绘制造血干细胞扩增组织的3D转录组图谱。”乔御把另一份资料,递给了左手边的王小明,“现在对HSC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特定细胞群体或关键因子的‘平面化’解析,缺乏全面立体化的分析。实验室内的仪器也足够进行基因转录测序。”

“另外,实验室内还有一台冷冻电镜,在完成试验后,可以写书面申请,借用器材。”

底下人听的目不转睛,不少人都掏出了纸和笔,记录关键讯息,企图获得更多灵感。

乔御一口气说了很久,久到矿泉水瓶子都空了。

而王小明的笔记,也从第一页写到了第三页。

想要绘制HSC的基因转录图组,绝对不是找个造血组织放进仪器里照照就能出来的轻松活。

全世界这么多种动物,选哪一个才能获取造血组织,且和人类的造血组织接近?

转录组测序方法那么多种,哪一种才能尽可能的减少误差?

造血干细胞特征基因、细胞状态与细胞分化的关系又处于动态水平,在HSC什么状态,才能完成这项测序?

王小明整理了半天,没什么头绪。

最后,乔御道:“如果没什么问题,那今天下午就开始吧。王小明留下,我把实验室备用门卡给你。”

-

当天,王小明吃完饭,就兴致冲冲地到了实验室。

寻安生物制药的实验室比学校内的基因实验室气派许多。

王小明的状态,和当初张开伟的状态如出一辙。一举一动小心翼翼,就怕把昂贵的器材磕着了。

他记录完各个器材、材料的数目,在半个小时后,遇到了第一个上班打卡的人。

这是通过招聘来的研究员,叫许茹,刚从复日大学硕士毕业。

两个人都是社恐,好在聊聊论文和导师,顿时有了共同语言,倒也不算尴尬。

两点,是规定的上班时间。2号实验室内五名科研狗全部准备就绪,整装待发。

科研狗们左顾右盼,等了半天也没等来主心骨。

“乔御呢?”

“对啊,乔先生呢?”

这些研究人员普遍25岁左右,也习惯听从别人指挥,还没有单独做实验的经验,如今独自在空荡荡的实验内,未免有些心慌。

王小明:“我打电话问问。”

他掏出手机拨打了乔御的电话,不到十秒,乔御温和的声音从电话那边传来:“怎么了?是实验遇到问题了吗?”

小明同志眼巴巴地询问:“不是,我们都还没开始……就是,乔御,你什么时候到啊?”

乔御道:“上午,我不是把设计好的实验方案给你了吗?”

虽然因为时间紧迫,格式不够规整,但是应该是能看懂的水平才对,不至于要来打个电话问吧?

“啊……你的意思是我们自己做吗?”王小明有些茫然,“可以是可以,就是,你不来吗?”

乔御十分无奈:“我也很想来,但是来不了啊。”

他对这个实验项目付出了极大心血,光是准备就花了一个月时间,还又走了几百万的账,买了相关仪器。如今,整个2号实验室可谓被武装到牙齿,除却那台冷冻电镜,单看器材累计费用,起码有省级实验室的水平。

乔御的存款一个劲的缩水,在燕京的买房计划也暂时搁浅,毕竟付不起首付了。

如果这次,和李东伟的科研竞争失败,不说血本无归,光是中间消耗的材料费,都足够让他元气大伤。

如果条件允许,乔御是非常去实验室的,但——

“下午期末考试,还差十分钟就进考场。我先挂了,有事微信。”

最近三天都是生物系期末考试,他真的没空啊。

说完,电话那边传来一阵忙音。

王小明:“……”

靠,他怎么又忘了,乔御特么今年才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