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2章 挖大坑(第2/3页)

“……”

寇季点了点头,领着司勋司员外郎入了正堂,给他开具了文书,盖上了印玺以后,任由其离开。

司勋司员外郎调任礼部后续的事情不需要寇季操心。

他既然敢跟寇季开口,那就说明他后续的退路,他老丈人已经安排妥当,只等寇季点头。

司勋司员外郎拿着寇季开具的文书离开以后,其他一些有门路,想调任的官员们也纷纷出现在吏部衙门的正堂,请求调任。

他们在很久之前就有了调任的心思,只是害怕得罪了寇季,所以才不敢言语。

如今司勋司员外郎当了这么出头鸟,他们也不需要再藏着掖着。

此后。

短短两日。

先后有数位拥有背景的官员调离了吏部衙门,还有不少小吏走通了门路,调离了吏部。

吏部的多位属官,到最后剩下了不到九人。

当这九个没有任何背景的老家伙们出现在寇季面前的时候,寇季长叹了一口气,盯着他们道:“本官也不知道是该为你们感到悲哀,还是该为你们感到庆幸。”

寇季的话,九个吏部属官只听懂了一半。

那就是前半段。

人家有身份有背景的,都想办法调出了吏部,去别的地方逍遥自在了。

剩下了他们九个没身份没背景的,留在吏部跟着寇季吃苦。

寇季说为他们感到庆幸,他们只当是挖苦。

寇季也没有过多解释,对他们挥了挥手,让他们继续去做事。

等到九个人离开以后,寇季望着垂拱殿所在的方向,幽幽的道:“沉寂了两日,也该有动作了吧?”

他有些嫌弃赵祯办事效率太低。

他却不知道赵祯也很无奈。

原本赵祯拿到了寇季给的东西以后,就想在朝堂上发威。

只是满朝文武因为怀德、镇戎等六军调遣、精简的问题忙得不可开交,没人顾得上管他。

这一拖就是两日。

直到今日。

曹利用在垂拱殿上生硬的说完了怀德六军已经调往长城一线,并且种世衡、折惟忠二人,在朝廷派遣去的王曙的监督下开始推行精兵政令以后。

有关大宋北疆,六军的调遣、精简问题,才正式的告一段落。

赵祯眼看着高处恭出班,又要开喷文臣了,他重重的咳嗽了一声。

“咳!”

太过刻意,声音太大。

一下子把满朝文武的目光吸引到了他身上。

满朝文武看他的目光十分古怪。

就像是在看家里正在待客的时候,突然跳出来博人关注的小孩一样。

赵祯被满朝文武看的有些脸热,他强忍着捂着脸跑出垂拱殿的冲动,声音略显不平的道:“太师,朕近几日听闻吏部正在整理满朝文武的卷宗,忍不住过去瞧了一眼。

不瞧还好,一瞧直后,大吃一惊。

朕居然在吏部整理出的卷宗中,发现了不少良才。

朕趁着小寇爱卿不注意,将那些卷宗拿了出来。

您帮忙看看,看看这些良才能不能委以重任。”

赵祯让陈琳拿出了卷宗,递给了寇准。

他之所以说这些卷宗是他偷的,而不是寇季给的,就是怕给寇季惹上麻烦。

毕竟,寇季犯了错,有可能会被降职,又或者罚俸。但他犯了错,百官们除了瞎比比几句,也只能干瞪眼。

寇准伸手接过了赵祯手里的卷宗,暗自思量了一下。

他在思量,赵祯是不是在培植自己的心腹。

又或者说赵祯、寇季二人合伙在培养一批心腹。

至于赵祯说这些卷宗是他从吏部衙门里偷出来了,寇准一个字也不信。

以他对寇季的了解,寇季要是不愿意把这些东西让赵祯拿走,赵祯就算是变成老鼠,也没办法从寇季身边偷走。

不过,他还是象征意义上的训斥了赵祯两句,“官家,取吏部卷宗,非君所为。普天之下,您所能看见的,皆是您的东西。您只要想看,想要,大可以让臣子们奉上来,没必要自己去取。”

训斥过了赵祯以后,寇准翻开了卷宗瞥了两眼。

稍稍的翻阅了一下后,寇准一句话也没说,反手把卷宗递给了陈琳,让陈琳拿给向敏中。

向敏中翻开了卷宗,也扫了两眼,又递给了王曾。

王曾看了两眼,甩给了李迪。

李迪看都没看,甩给了其他人。

四个老家伙已经成精了,加上他们对寇季很了解,所以在看到了卷宗的内容以后,就知道寇季这小家伙又要坑人了。

所以他们默契的选择,什么话也没有说。

好官他们不是没见过,可像是卷宗里提的这几个货,明显的有些吹嘘过头。

这里面有什么猫腻,他们四人心里也清楚。

卷宗在一众官员们手里转了一圈。

大多数官员都看出了其中的猫腻,毕竟他们其中有一部分人,也是这么被吹捧上来的,这对他们而言不是秘密。不过他们仍旧假装在频频点头,似乎很满意卷宗里提到的几个官员。

当卷宗转了一圈,回到了寇准手里以后。

寇准捏着卷宗,淡淡地问道:“官家觉得这几个人当重用,诸位以为如何?”

御史中丞出班奏道:“臣以为,他们都是朝廷的栋梁,当加以重用。”

“臣附议!”

“臣附议!”

“……”

一刻钟后,朝堂上有半数的官员表示赞同升迁这几个官员。

寇准听完了百官们表态以后,询问赵祯道:“官家以为如何?”

赵祯轻声笑道:“诸位爱卿的意思,就是朕的意思。”

寇准缓缓点头,把手里的卷宗递给了三司使,道:“那就着三司、吏部,论功调用吧。”

三司使接过了卷宗,答应了一声。

随后,寇准高坐在椅子上,继续听文武两班的官员们争吵。

他不时的会插嘴说几句,给文官们帮一帮腔。

文官们在寇准的帮衬下,骂的武勋们节节败退。

文官们也学乖了,不再要求一下子裁撤所有的厢军了。

他们学着寇准的办法,要求朝廷继北疆边陲的厢军精简以后,继续精简东北、东疆边陲的厢军。

甚至还拿出了保州的保塞军为例,羞臊武勋。

武勋们被迫再退一步,让出了东北、东疆边陲厢军里面的兵额。

文官们从武勋们身上咬下了一块肉,就像是获得了什么了不得的胜利一样,欢呼雀跃的离开了朝堂。

自始至终,都没有几个人对赵祯提出升迁那几个官员的事情有什么疑虑。

也没有人细细观察到,在赵祯提出了升迁那几个官员的时候,寇准四人并没有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