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6章 鱼儿上钩(第2/3页)

柴宗庆在朱能走后,主动的凑到了几个枢密承旨眼前,盯着他们手里的文书,道:“什么东西……给本公瞧瞧……”

几个枢密承旨一愣,略微沉吟了一下,就猜到了柴宗庆跟他们一样,惦记上了这笔军饷。

“柴公,此事是朱枢密交给下官……”

“怎么,本公瞧都不能瞧了?”

柴宗庆不等枢密承旨将辩解的话说完,就阴阳怪气的问道。

几个枢密承旨见柴宗庆生恼,只能将手里的文书交给了柴宗庆。

柴宗庆如今有官家护着,他们惹不起。

柴家的那为邓国大长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灯。

更关键的是,惹恼了柴宗庆,他们很有可能会断了一条长久的财路。

柴宗庆拿过了文书,仔细的阅读了一番以后,将文书还给了几个枢密承旨,然后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

“你们准备一份章程,明日给本公……”

几个枢密承旨面面相觑。

柴宗庆盯着几个枢密承旨,幽幽的道:“觉得本公要抢你们的财路?”

几个枢密承旨盯着柴宗庆没有说话。

柴宗庆不咸不淡的道:“一条财路落到了你们手里,你们能捞几个钱?你们又敢捞几个钱?”

几个枢密承旨一脸愕然。

柴宗庆淡淡的道:“本公吃肉,少不了你们那一份。”

几个枢密承旨赶忙道:“多谢柴公……”

柴宗庆点了点头,离开了枢密院。

几个枢密承旨凑在一起,脸色十分难看。

倒不是他们不识趣,不愿意将财路献给柴宗庆。

他们是担心柴宗庆下手太狠,不留分寸,到时候闹出大事,牵连到他们。

“此事我们便不参与了……”

几个人沉默了许久,其中一人突然开口。

另一个人附和道:“他有官家护着,我们可没有。”

其他人齐齐点头。

有了决定,几个枢密承旨脸上难看的神色也缓和了几分。

虽然少赚了一笔大钱,但他们并不后悔。

他们能捞钱捞到今日,凭借的就是留分寸、知进退。

该捞的钱,他们一个铜板也不会放过,不该捞的,他们碰都不会碰。

一夜无话。

翌日。

几个枢密承旨将准备好的章程交给了柴宗庆。

柴宗庆拿着章程,找到了朱能,大大咧咧的将章程放到了朱能面前。

朱能疑惑的拿起了章程扫了一眼,一脸恼怒的道:“此事我并没有交给你!”

柴宗庆大大咧咧的道:“他们几个自知能力不足,特意求我援手,我看他们可怜,就决定帮他们一把。”

朱能怒道:“政事交给了谁,就由谁负责,岂能私底下委托他人。”

“我也是枢密院的人,官职还比他们高。为何他们能做,我做不得。”

“我就是不想将此事交给你!”

“你是对我有意见?”

“……”

朱能和柴宗庆说着说着,便吵成了一团,最后吵到了赵祯面前。

赵祯在知道了事情的始末以后,夸赞了柴宗庆一番,然后将朱能赶回府去禁足。

朱能黑着脸回了府。

柴宗庆志得意满的回了枢密院。

从枢密院点了两个枢密承旨,陪着他一起去了兵部。

柴宗庆配合着兵部,将一切发放军饷的章程拟定好以后,呈报给了赵祯,赵祯痛快的吩咐户部将钱转交给了兵部。

三百万贯钱财,出了国库,入了兵部衙门。

从兵部衙门又押运出了汴京城。

一路出了开封府,却没有往东北而去,而是折道去了其他地方。

一切似乎都神不知鬼不觉的。

……

寇府别院。

寇季着一声长衫躺在胡床上,优哉游哉的晃着。

在他身旁,赵祯也躺在一张胡床上,优哉游哉的晃着。

赵祯晃了许久,意味深长的道:“柴宗庆可真能贪……”

寇季缓缓点头,“三百万贯军饷,他独享了八成,其他官员享了一成半,军中将士只有半成……”

赵祯微微咬起了牙道:“朕以为,他贪个数十万贯就撑死了,却没料到,他居然一口气吃了两百四十万贯。两百四十万贯,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朕赏赐给有功将士的奖赏。

将士们为国拼杀,有死有伤,朕答应了重赏他们。

可到最后,他们拿到手里的钱却少的可怜。

朕不敢想,他们在拿到一两贯铜钱的赏赐的时候,会对朕有多失望。

朕更不敢想,他们的家眷在拿到了一两贯卖命钱以后,会不会咒骂朕。”

引柴宗庆上钩,是他们君臣共同的主意,他们也做好了应对一切变故的准备。

可真当柴宗庆上钩以后,赵祯被吓到了。

那可是赵祯用来收买人心的钱。

如今非但没有收买到人心,反而让三十万将士寒了心。

大宋多少将士,一百多万而已。

如法炮制三五次,大宋上下将士的心会被伤的干干净净。

到时候大敌来犯,还有谁会为大宋卖命?

柴宗庆此举,不是在捞钱,而是在挖大宋的命根子,赵祯怎么可能不被吓到?

寇季听到了赵祯咬牙切齿的话,沉吟道:“官家事后多补偿一下将士们就行了。到时候臣再派人去安抚一下,将士们一定会理解官家的。”

赵祯愤恨的道:“朕现在就想收拾他!”

寇季略微一愣,他自然明白赵祯想要收拾的人是谁。

寇季看向了赵祯道:“现在收拾他,那我们可就要前功尽弃了。柴宗庆虽然贪了钱,但没有闹出大乱子。官家派人揭穿了此事,到时候他补上这笔钱,再多出一些赎罪钱,求邓国大长公主找你哭诉几次,你也不好对他痛下杀手。”

赵祯听到了寇季的话,强压下了心头的怒火,沉声道:“朕知道……朕就是随口一说……”

寇季道:“我们已经准备好了一切,直等事情发酵即可。”

赵祯缓缓点头。

君臣二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了一会儿。

赵祯离开了寇府别院,回到了宫中。

往后一段时间。

汴京城内都风平浪静。

寇季依然病着,朱能也被禁足在府上,柴宗庆继续在枢密院内胡作非为。

一晃眼便到了五月。

田里的麦子变得金黄的时候,一队将士背着信旗,沿着麦田的地垄,一路冲进了汴京城。

“涿州兵变!”

“涿州兵变!”

“……”

传信的八百里加急的将士,一边往汴京城里冲,一边大声的呐喊。

造反,在大宋朝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但兵变绝对是稀奇事。

造反一年能碰到好几次。